在遼國內部,隨著漢人的地位日漸提升,契丹族和漢人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尖銳。七色字小說網http://m.qisezi.com
遼朝開國至今已有百年時間,截至今日,耶律隆緒已然是第六任皇帝,同時耶律隆緒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天子。
前五任天子,在位時間最長的是遼太宗,在位二十年,最短的事遼世宗,僅有五年便死於暗害。
作為在位時間最長的天子,耶律隆緒在位期間,自然做了一系列的改革。
其中,提升漢人的地位,便是其中之一。
耶律隆緒之前,漢人的地位可謂是相當的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此前,契丹族人毆漢人死者,只需賠償牛馬即可。
而若是漢人殺契丹族人,不僅斬殺桉犯,連同罪犯的家屬也會被打入奴籍。
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契丹更易法制,下詔,若是契丹人犯了十惡,同樣依照漢律處置。
這項法令的頒布,無疑令廣大契丹貴族不滿,畢竟,殺漢人只需賠償牛馬,無疑是契丹貴族的特權。
廢除了這項特權,使得契丹族和漢人的矛盾進一步擴大。
好在當時承天太后仍在,以承天太后的威望,縱使旁人有所反對,也只得暫時按捺住心中的不滿。
另外,廢除契丹人的特權,也籠絡了一大批漢人出身的官員。
見識過真正的黑暗,才能體會到光明的珍貴。
和此前數代相比,耶律隆緒治下漢人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起碼避免了和牛馬相提並論的地步。
也正因為如此,似張儉、馬保忠這樣的漢人官員,方才死心塌地的追隨耶律隆緒。
這不,今天的御前會議,耶律隆緒只召見了張儉和馬保忠兩位漢人官員。
張儉和馬保忠分別是政事省(中書省)的左右丞相,在遼國官制體系下,政事省的主官僅次於樞密使。
(樞密使也是遼國真正意義上的宰相,如南院樞密使,總領漢人軍民所有政事,政事省位次盡在南院樞密院之下)
「參加陛下!」
「平。」
耶律隆緒擺了擺手,示意兩人無須多禮,而後他徑直問道。
「昨日,大宋使節提出的條件,想必兩位卿家已然悉數於心。」
「卿等二人皆是漢人出身,朕想問一問,宋廷的提議,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
「如果朕拒絕了宋廷的調和,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
「力不如敵時,當避其鋒芒。」
張儉微微上前一步「臣以為,不論宋廷真假,我朝都不該與對方再次發生衝突。」
另一邊,馬保忠聽到張儉的回覆之後,頓時長舒了一口氣。
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他還真不太敢說。
但張儉不一樣。
宛平張氏,可是遼國漢人中的大族。
早在遼太宗時期,張儉曾祖張禮便官居從三品的黃左散騎常侍,此官雖然只是顧問之職,沒有實際職掌。
但能夠作為天子顧問,已然是清貴之極的官。
雖然到了張儉祖父、父親這一代,張氏已然沒了顯貴之官,但到了張儉這一代,張氏再次崛起。
統和十四年(996),張儉高中狀元,恰逢此時,漢人的地位開始諸部抬升。
自此,張儉的仕途踏上了快車道。
僅僅二十餘年的時間,張儉就一路從雲州幕官升至中樞重臣。
隨著張儉一路高深,張氏的聲望也跟著一路扶搖直上,徹底成為漢人中的望族。
這邊。
張儉雖然看似是在回答耶律隆緒的問題,實際上他心中卻在想另外一件事。
他是宛平人,宛平舊為幽都縣,隸屬於幽都府,也就是現在的析津府。
然而,隨著天聖盟約的簽訂,再過不久,析津府就會劃歸大宋。
對於張氏這樣的遼國大族而言,析津府歸於宋朝了,他們的家族駐地自然是要遷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