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矮衰敗的離宮一路登上來,只見一路石人石馬列成行伍,玉台玉階砌作天堂,比起陳勝墓所見委實風光得太多了,只是梁孝王一脈早已斷嗣,許多年未有人上山祭祖,又顯出一派頹喪模樣。
面對不知名的危險,秋明把蔡文姬和貂蟬都留在大軍之中,只帶了魏延、張寧和張玉蘭上山,而曹操也只帶上了顏良文丑。這樣一隻精幹的小分隊能打能跑,而山下的大軍也不至於損失太多戰力,是目前最佳的選擇了。
走過一段甬道,眼前忽然狂風激盪,落葉飛舞,久積的塵土幾乎能淹沒腳踝,昏黃的陽光似乎不能穿透眼前的霧障,秋明運足目力,也只能看到身前一米來遠的地方,不過他好歹也是見識過帝都各種不可描述的天氣現象的人,心裡也不是很緊張,卻順便牽住了身邊張玉蘭的手。
小道姑早已抽出了桃木劍,不知道為什麼,她總感覺這裡的氣息似乎有幾分熟悉,竟然好象祖父傳下的天師伏魔大陣的樣子。即使眼前昏暗難辯,她也能大致判斷出右前方二十步應該有一座石像鎮壓著搖光星位,在正後方七十五步也應該有一座石像鎮壓著天璣星位,如果一切如她所料的話,那麼……。
秋明感覺張玉蘭的手逐漸冰涼起來,問道:「怎麼了?有什麼發現?」
張玉蘭道:「我知道張昭為什麼一定要混進我們家了,原來是為了這個天師伏魔大陣。」
秋明問道:「天師伏魔大陣?那是什麼?很厲害嗎?」
旁邊的迷霧中傳來張寧的聲音:「你能確定嗎?是大陣還是小陣?」
張玉蘭肯定地道:「是大陣,而且陣眼在天樞位置。」
張寧沉默了一會才道:「貪狼七殺,看來這陣下壓著的妖魔很不簡單。」
秋明插嘴道:「雖然你們說的話我聽不太懂,不過我覺得事情應該不象你們想的那麼嚴重,張昭不過是列進你們家譜而已,未必學過幾天道術,他布下的大陣哪能降伏什麼厲害的妖魔?」
張玉蘭卻道:「這不是張昭所為,而是我父親親自布下的大陣,我能清晰感覺到他的氣息。」
秋明不說話了,張天師親自布下的伏魔大陣,這個可是有點厲害了。後世的水滸一百單八星就曾經被這樣的伏魔大陣困了幾百年,好不容易遇到個莽撞的洪太尉才把他們放出去,把大宋朝攪了個天翻地覆。
張寧繼續解釋道:「伏魔大陣各處星位都可以鎮壓妖魔,但是天樞星位為主星,上應貪狼七殺,最是兇險不過,以此星位來鎮壓的妖魔很有可能是上古凶獸了。」
曹操嘆了一聲道:「我等奉王命至此,無論前面是妖是魔,說不得都要闖上一闖,更何況既然此魔能被前代天師降伏住,難道天師之女就拿它不住嗎?」
張玉蘭結結巴巴地道:「我?我比父親可差得遠了。」秋明拉住她的手道:「孟德說的沒錯,我們都已經到這裡了,還會怕一個妖魔嗎?而且它不是被你父親伏住了嗎?也沒那麼容易跑出來和我們作對吧,估計張昭也就是找來嚇唬我們,不讓我們上山進墓而已。」
又往前走了幾百步,就穿出了這一塊迷霧繚繞的地帶,身後是一眼看不穿的塵土飛揚,身前卻是陽光燦爛晴日方好。幾乎是兩個世界。在和煦的陽光下,一座方石壘成的陵冢散發出耀眼的白光,看上去好象自帶著聖潔光環一樣。
曹操沿著石階走上墓門前的方台,展開地圖看了看道:「地圖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我站的這個位置應該就是高祖斬白蛇之所。」秋明這段時間也把地圖翻來覆去看了許多遍,對其中地形標示也是爛熟於胸,當下也不再多說,直接向著方台中間巨大的白石墓碑走去。
碑高八尺,正面書著「漢梁孝王劉諱武之墓」,左右兩旁是劉武的生卒年份及尊諡之號,背面則是司馬相如親撰的銘文,駢文華麗,纏綿悱惻,不勝哀傷之至。
墓門分左右兩扇,都是整塊青石開鑿而成,上首雕著一隻鳳凰,下首刻著一隻人面獸,左右圖形對稱,鳳凰也互相對望。秋明道:「鳳凰素有涅磐重生之意,不知道這位梁孝王是不是也想著從頭再來一回呢?」
曹操沒有接話,卻從左右兩邊的人面獸口中各牽出一個銅環:「根據我和劉景升這幾天的研究,這個墓門應該可以輕鬆打開,不然很難解釋他兒子梁共王還常
第三百一十四章 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