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一期《萌芽》雜誌的發行,有關吳笛的文章在上面發表的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席捲了校園!
其實說實在的,按理來說即使學校中的某位學生在小有名氣的雜誌上發表文章,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消息也根本不值得大傳特傳,然而由於吳笛本身在校園內的名氣太大,再加上事情發展的戲劇性曲折性,使得這一次有關她的消息傳得特別快。
只能說吳笛這位大小姐是真正特殊的存在,就像寧箐諾暗中對吳笛的看法一樣,總覺得像吳笛這樣的傳奇人物,只會存在於小說、漫畫之中,若是出現在現實世界,那也太誇張了太不符合常理了,不過現實又是最不需要邏輯的,出現什麼奇怪的人物、事情,再怎麼大喊「這不科學」「這不合理」卻也只能捏著鼻子接受。
還未等寧箐諾主動去尋找吳笛,和她一起探討文學,她那位消息頗為靈通的同桌曾瑜,就將吳笛發表的那一期《萌芽》雜誌買到了手,然後完全驗證了校園中流傳的有關大小姐的消息。
曾瑜當初也是幸災樂禍的人之一,不過程度並不深,只是如大部分女孩那樣,小小地嫉妒某大小姐這樣讓人無奈的女孩而已,她身上的種種光環,太刺眼了。
然而在看完某大小姐發表的文章之後,她已經完全服氣了,作為深受同桌寧箐諾這位才女薰陶的女孩,她即使沒有自己同桌的才華,但鑑賞能力還是可以的。
曾瑜原本也是抱著批判的心態去讀吳笛的文章的,她總覺得吳笛的文章被雜誌社採納然後發表,是一件非常僥倖非常偶然的事情,純粹走了狗屎運,吳笛的才華難道比她為之驕傲的寧箐諾還要高?她絕不相信!
可她在讀第一遍時,不知不覺之中,她那種批判的心態已然消失,只是整個人身心都被吸入了這篇仿佛具有魔力的文章所構造的幻想與真實交錯的世界之中。
她就像穿越到了那個世界。零距離接觸那個世界中的人,她為貝多芬的痛苦而痛苦,她為主角《第九交響曲》的誕生而雀躍,她就像那個世界中的觀眾一樣。深深地震撼在那絕世的樂章之中!
什麼叫做感同身受?這就是感同身受!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難以用語言來形容,至少寧箐諾所寫的文,從來無法給她帶來這種感覺!
寧箐諾的文章確實是非常棒的文章。有著最新奇最具創造力的比喻,有著極度飛揚的文采、花團錦簇,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才女所寫的好文章。
然而,終究只不過是好文章而已。
她現在所讀的吳笛作品,卻已經不僅僅是文章了,而是一個世界,裡面有最逼真寫實的環境,有最鮮活多彩的人物,有最觸動人心的事件,它們完全交織在一起。就好像結成了巨大的蛛網,能夠網住所有的書蟲。
一篇文章,又如何與一個世界比較呢?
直到曾瑜開始讀第二遍的時候,終於沒有被那文字構造的世界所迷,才能夠直接將它當作一篇文章來看待。
然後她福至心靈、有所明悟——原來文字的華麗精美、渾然天成,竟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
她已經生不起批判吳笛這篇文章的勇氣了,總覺得無論怎麼去批判,都有些雞蛋裡挑骨頭的意思,那有什麼意義呢?她又不是無腦黑。
不過曾瑜相信,她的同桌。大才女寧箐諾,一定可以更客觀地評價這篇文章,甚至找到它的瑕疵。
寧箐諾在得知這個消息時,心中是極為複雜的。甚至神情都有些恍惚,她原本對吳笛在文學領域產生的優越感,已經分崩離析。
之前她總在心裡這樣想,哪怕吳笛的容貌再美麗、成績再優秀、家世再出眾,那又如何呢?她寧箐諾在文學上的才華,永遠比對方要強。而這是她自己通過努力得來的!吳笛能這麼風光,有一半都是她天生的,這有什麼了不起?
雖然那個頗有才華的吳迪,曾極力在她面前訴說吳笛在文學領域是多麼讓人難以企及,但她卻沒有當回事,只是認為吳笛可能確實在文學領域有點小才,所以才敢主動投稿參加新概念,而吳笛的文章風格又恰好很對吳迪的胃口,於是才得到他的青睞。
但不管吳迪怎麼吹噓大小姐的文,卻也改變不了她的文連初賽都沒通過的事實,這便證明了吳笛的才華有限
53、不僅僅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