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都市小說 > 變身香江 > 第十四章 名聲初顯

第十四章 名聲初顯

    林靜儘管在會考中考了個7a狀元出來,但她的生活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她依然在沒日沒夜的努力爬格子。

    經過一個多月的奮鬥,《英雄志》已經進入了尾聲,用不了幾天就能夠將它全部寫完。

    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天她領到了香江中文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薄薄的一張a4紙,相比起林靜見過的不少內地高校那些大紅大紫花花綠綠的錄取通知書,可以說是樸素得令人髮指。

    很容易讓那些不知香江中文大學為何物的人誤解,這會不會是一所野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在領到中大的錄取通知書的翌日,爸爸林力威特意請了一天假,在家中擺了一天的宴席,宴請了梨木樹邨第十座整幢樓的鄰居,雖然家中還負債纍纍,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有所節約,林靜很理解他的這種女兒有了出息做爸爸的高興心情。

    也是在那天,《明報》來了一位記者,採訪了林靜這位高等程度會考7a狀元。不過這份採訪稿並沒有刊登在《明報晚報》上,而是刊登在了《明報》副刊。

    《明報晚報》是承接《華人夜報》在1969年辦起來的,創刊時還是一份綜合性報紙,在七十年代轉變成為以經濟為主的晚報。只是在1973年,當時還是副主編林山木出走,自行創辦了《信報》,並帶走了許多《明報晚報》的專欄作家,大量專業人才的流失降低了《明報晚報》的水準,銷量大受影響。加上1974年以後香江股市低迷,無疑更降低了《明報晚報》的影響力,此後《明報晚報》就一蹶不振,銷量常年徘徊在一萬份左右。

    在林山木之後接任《明報晚報》副主編一職的胡文亮一直在想辦法恢復晚報的影響力,但種種措施實施下去收效甚微,刊登武俠小說也是無奈之舉,實際上他也沒把希望寄托在武俠小說之上。

    當年金庸一支筆挽《明報》於將傾,但隨著武俠小說的日漸式微,靠一部武俠小說打天下的局面,到了今時今日無疑已成為傳說。


    報紙賣不出去,寫文章的自然得不到太高的報酬。所以胡副主編給林靜一個千字三十五快的價錢,在他看來是非常合理的。

    在《英雄志》連載之初,雖然打了一個大大的標題作為喙頭,但《明報晚報》的銷量並沒有得到多少的提升,還是半死不活的,畢竟《英雄志》只是新人新作,不喜歡讀武俠小說的不會去讀,喜歡武俠小說的也因為沒有閱讀《明報晚報》的習慣,沒有注意到《英雄志》。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英雄志》的慢慢發酵,《明報晚報》的銷量竟然有了些許起色,以緩慢的速度增長了起來。

    注意到這個變化的胡副主編派出大量的人手出去,對訂閱《明報晚報》的讀者做了個簡單的調查,得出《明報晚報》能夠出現這個變化是因為《英雄志》這個結論。

    大喜過望之下,他立即擴大了《英雄志》的連載版面,並在《明報晚報》每期的主版面上打了一個醒目的推薦標題,效果還不錯。但胡副主編已經不滿意這樣的小打小鬧了,在偶然得知《英雄志》的作者林靜還是最近的會考狀元時,他想到了一個提升晚報銷量的妙計。

    他趕到《明報》的總編輯室,說服副總編,派出記者去採訪林靜。

    《明報晚報》看的人不多,但《明報》的副刊可不一樣。

    一則標題為「7a狀元原來還是武俠小說《英雄志》的作者」採訪稿出現在《明報》副刊,就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就在讀者中引發了廣泛的熱議。

    原來那個記者雖然只是對林靜作了一個簡單的採訪,但採訪稿經過他的仔細潤色,調用全部的筆力,極盡煽情之所能,說什麼「母親早逝,父親曾受過瀕危重傷,家住危房,負債纍纍,一邊要讀書一邊要兼職賺錢養家」,反正是怎麼感人肺腑怎麼寫,如何能最大程度博取同情心怎麼寫,最後刻畫出一個人窮志不窮的頑強拼搏的完美而高大的形象。

    如此催人落淚下的人和事自然是勾起了很多市民的同情心,在短短的幾天時間,《明報》就收到了幾千封的讀者來信,而且還大多都是慰問信,附帶著不少捐款的。

    這是林靜自己沒有預料到的,她當時以為就是一個很普通很純粹的採訪,哪裡知道是胡副主編的精心策劃。



第十四章 名聲初顯  
拼音的鍵盤推薦:  
隨機推薦: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鋼鐵蒸汽與火焰  道界天下  神級插班生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變身香江"
360搜"變身香江"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