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這簡單的介紹,就讓在場諸多學員精神一振,感到強烈的興奮和新鮮感。看書否 m.kanshufou.com
「往年的摘星班,好像沒有聽說過這種課程……」葉亭序認真傾聽著,心中暗想。
像「諦聽功」這種特殊功法,正常是不列入課程的。
武道學徒,顧名思義,只是武道領域的初學者,他們能夠接受的知識是有限的,體質也不足以支撐對身體潛能進行更多的開發。
所謂「名師出高徒」,普通的老師自身能力有限,跟隨學習一些過於高深的內容,很容易出現誤人子弟的情況。
由沈鶴擔任摘星班導師一職,是他們得天獨厚的地方,否則也不至於吸引來那麼多望城區的轉校生。
一百萬地球幣的贊助費,在絳川市這種普通城市,哪怕對富人來說都是一筆高額的費用,雖然最終還是花在摘星班學員的身上,但也能看出學生家長們的期許。
「耳朵,是人體的重要器官,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它具備察覺和辨別聲音的功能,是大腦和外部世界的連接轉換器。」
周圍的3d虛擬仿真畫面,頓時呈現出耳的結構模式圖,以及聽覺的形成過程。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們協同工作以幫助收集和定向聲波,聲波進入耳道後,它們會撞擊鼓膜,使其振動。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在傳導階段,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遞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耳蝸內包含上千個聽覺感受器,稱為毛細胞,當聽骨的機械振動傳入耳蝸時,毛細胞會感受到這些振動並將其轉化為電信號。
然後,這些電信號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的聽覺皮層,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和解讀。
「《楞嚴經》云: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楞嚴經》通過對二十五位聖者修行方法的比較,認為:婆娑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末法時代若想修行解脫,必須行耳根通達之法,即觀世音法門。」
「而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
「從獲取信息的便利程度,視覺要更為重要,正常人依靠視覺獲得80以上的信息,而從人體不同感官的敏感程度,大腦對聽覺誘發的敏感性要更為出色。」
「聽覺中樞位於大腦顳葉,距離耳朵近,視覺中樞位於枕葉,距離眼睛遠,對簡單信號的反應,例如發令槍響聲和看煙霧,運動員的聽覺反應是01秒,視覺反應是0秒。」
沈鶴引經據典,侃侃而談。
也讓在場學員們,對於聽覺在神經反應速度上的影響,有了更明確的認知。
「而《諦聽功》的原理很簡單——」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當聲音的來源過遠,聽不清晰時,有人就會用手來輔助耳廓變大來聽聲音,以及用紙捲成喇叭狀,就能製造成最簡易的擴音器。」
「當外界的聲波從不同方向傳來時,就會因為耳廓這一屏障的遮擋發生不同的衰減或增強,相當於被耳廓進行了二次加工。」
「大腦就可以辨別這些細微的差別結合生活實踐辨別這些聲音特點,從而確定聲音來源。」
「《諦聽功》,就是用於提升耳朵收集聲波的能力。」
「聲音越響,鼓膜的振動幅度就越大,鼓膜的振動再加強了聽骨鏈的作用,最終給內耳的聽覺感應器帶來更大的刺激,自然產生更靈敏的聽覺。」
學員們連連點頭。
難怪說「武道」是從生活中汲取經驗而形成的進化大道,很多東西聽起來玄乎,究其原理,卻是再簡單不過。
古代先賢,在落後的時代背景下,尚能總結出流傳千年的學問,現代科學,對生命的研究更加細緻入微,才能在前人的智慧上,將幻想化為真實。
「其次,還需要培養耳朵聽覺對外界聲波的識別記憶能力。」沈鶴道,「我們可以將其稱為『音感』。
第60章 耳者,宗脈之所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