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論功行賞

    日子轉眼便到了八月中旬,明惠太子在天下百姓的期盼下,終於正式舉行了登基大典。

    遲來了三十二年的皇位,終究還是坐上了,不過趙明惠上位後,倒是半點兒都沒幹皇帝該幹的事。

    朝事政務什麼的,一律還是由恭王處理著。

    他繼位後只幹了兩件事。

    一,寫聖旨還了百里靖清白,並追封百里靖為正一品天策大將軍。

    二,將恭王過繼到自己膝下,於重陽這一日,禪位與恭王。

    兩個月內,兩位皇帝先後登基。

    恭王登基後,號為宣和。

    宣和帝相繼冊封自己的妻子為皇后,冊封長子趙思轍為太子,冊封次子趙思瑞為齊王。

    接下來,冊封薛貴妃為太后,並命人儘快為其修葺空置多年的寧壽宮。

    顧統領的心愿,到底是實現了。

    冊封謝韞之為鎮國公,如此說來,謝韞之脫離侯府後,又單獨得到了一個勛貴頭銜。

    有別於將軍頭銜只能減階制承襲,比如本人為一品,子繼承則降為二品,孫繼承便是三品,之後就沒了。

    宣和帝給謝韞之賜的鎮國公爵位為世襲罔替,無需遞減承襲,是實打實的好處。

    謝韞之當鎮國公,所有人都不意外,但眾人十分意外的是,沈知節那個大佞臣,憑什麼也被冊封為侯爺?

    作為先帝的走狗,他不是應該被吊死在城樓上嗎?

    百姓們紛紛出謀劃策,徵集處理沈知節這個奸臣的酷刑,好叫他不得好死才是。

    什麼凌遲,斬腰,車裂,一個比一個恐怖,嚇死個人了。

    沈知節:「」瑟瑟發抖。

    好在宣和帝還是比較體貼的一個人,發現沈大人被百姓罵得這麼慘,便發告示挽了挽沈知節的名聲。


    好叫天下人知曉,沈大人其實不壞。

    這時候大家才知曉,原來沈大人不是佞臣啊,只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沈大人為了撥亂反正,自毀名聲潛伏在狗皇帝身邊,算起來也是個出力良多的大功臣。

    升官奉賞的有功之臣還有很多,例如軍師孟化鯉,官職晉升兩級。

    南境之行上陣殺敵的故事也是廣為流傳,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軍師,風光無限。

    又例如裴徹,升了忠武將軍,正四品官,年紀輕輕官至四品,到底是沾了謝韞之的光,以後若還想再往上升,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以及西營趕來支援的那些將士們,哪怕不是每個人都升官,也得到了不少實際的好處。

    廖將軍倒是不降也不升,準確地來說,宣和帝還沒騰出空來理會他。

    廖將軍年事已高,經驗有餘而心力不足,占著西營主將的位置,也不會再有什麼大作為,之後多半是平穩告老還鄉,將機會留給年輕人。

    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新帝登基自己沒有出力,想繼續手握重兵不大實際,識趣點的話,就該自己告老還鄉,留個體面。

    宣和帝本欲封吳先生為國師,但吳先生拒絕了,稱自己還是喜歡閒雲野鶴的生活,不喜歡有官身。

    既然如此,宣和帝也就未曾勉強他。

    有賞便有罰,新帝上位後賞賜出去一大批爵位,自然也雷霆手段地收回了許多爵位。

    那都是他還當王爺時就盯上的蛀蟲,只恨當時先帝護著,沒能力動搖他們。

    現在終於可以秋風掃落葉地清理了,自然不留情面。

    至於先帝留下的妃嬪,無子嗣者送回本家,先帝行惡,與妃子無關,宣和帝都給了她們一道聖旨,特地令家人善待,或可再另尋夫婿,皆是自由。

    有子嗣者在宮外另行安置,雖不如其他宗室過得好,也算保住一條性命。

    一時間宮門口來往的車輛絡繹不絕,都是心疼女兒的人家,來接自家女兒出宮。

    至於這些出宮的女子,若是還年輕也不愁再嫁,或者年紀大一點的,嫁給別人做填房也是有的。

    倒是不會做妾,能當妃子的姑娘,家世都不錯,如果真遇不到好人家,寧願不嫁也就是了。

    大啟



  
霽妘推薦:  
隨機推薦:  校花的貼身高手  生生不滅  娛樂帝國系統  破天蹤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讓我當炮灰主母,我偏另謀高枝"
360搜"讓我當炮灰主母,我偏另謀高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