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七有沒有算計野乞干泊,那只有楊七自己心裡最清楚。
寇準也只是嘴上損一損楊七,其實他心裡,對楊七的這種作法很讚賞。
依照大宋的慣例,淘汰下來的盔甲、兵器,基本上都被扔在倉庫里等發霉。
而楊七能夠變廢為寶,並且還能藉此斂財,在寇準看來,這是一種難得的本事。
至少,楊七能通過這種手段,降低自己麾下兵馬裝備更換所耗費的財力。
楊七如今也算是割據一方的大員,朝廷以後肯定不會再向楊七麾下的兵馬投一文錢。
楊七想要養著麾下的兵馬,就需要大量的錢財。
寇準之所以提出了籌建兩府,主要原因是因為代州三州的讀書人不多,其次也是為了削減官員數量,削減地方官府的開支。
他這麼做,就是害怕楊七為了養自己麾下的兵馬,向代州三州的百姓們橫徵暴斂。
不過,從楊七目前的表現來看,楊七似乎也沒有向百姓們橫徵暴斂的想法。
有關於賣給野乞干泊裝備的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
寇準和楊七在這件事情上也沒有繼續聊下去。
他們兩個人這一次會面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籌建兩府的事宜。
兩個人商量的半天。
最終寇準發現楊七的想法,遠比他要成熟一些,所以就認可的楊七有關於兩府籌建的構想。
按照楊七的構想,兩府籌建完畢以後,豐州會被以豐州城為心,一分為二。
一部分歸於勝州,一部分歸於代州。
而豐州城將會更名為豐城,成為溝通兩府貿易的橋樑。
同時,豐城也會成為一個溝通党項、大宋、折楊兩家,四方勢力的一個貿易集中地。
確認了兩府的勢力劃分以後。
楊七和寇準又相繼商討了兩府的府衙的位置,以及升遷後兩府的名稱。
勝州由州升遷到了府以後,楊七準備將其命名為復興府。
對此,寇準並沒有異議。
但是在為代州由州升遷到了府的命名,兩個人顫聲了分歧。
楊七堅定的認為,「代州有一個大同軍,那麼以後就應該叫大同府。」
寇準頭搖的像各撥浪鼓,嫌棄的說道:「代州還有雁門關呢,為什麼不叫雁門府?再者說,真正的大同還在遼人手裡,你把代州定名為大同府,你覺得合適嗎?」
「沒什麼不合適的。我就是要藉此告訴遼地的漢民,我們從沒有忘記過他們。」
「你這有點兒戲了……」
「就這麼定了,我是三州兵馬大總管,這三州的事兒。我說了算。」
寇準怒氣沖沖的瞪著楊七,「楊延嗣,你要不要臉,居然以權勢壓人。」
楊七嘿嘿一笑,道:「有一天,你騎到了我頭上,你也可以以權勢壓我,我不介意。」
寇準氣的別過頭去,不想打理楊七。
楊七站起身,活動了一下因為久坐而僵硬的四肢,說道:「回頭你就張榜出去,把具體的消息,告訴百姓們。我現在去勝州,監督他們把各大工坊都搬到這裡。」
辭別了還在生悶氣的寇準。
楊七跨上了馬,領著彭湃,直奔復興關。
從豐城到復興關,騎馬得四天才能趕到。
楊七和彭湃晝夜兼程,只用了三天就到了復興關。
過去了半個月,復興關又有所不同了。
復興關的民夫雖然被楊七遣散了,但是仍有大量的人留在這裡。
復興步卒、農墾兵團,外加各大工坊的工匠和家眷們,加起來足有十五萬的人。
因此,復興關前可以說一日一變。
復興關的關城,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已經有了幾分真正的雄關的味道。
高大的城牆,戒備森嚴的東西兩門。
城頭上,戰旗漂蕩,將士們威風凜凜。
整個復興關,再也沒有了以前熱鬧的鑄城場面,取而代之的是一襲肅殺氣。
南北兩側的山頭也變了一個模樣。
原本鬱鬱蔥蔥的山林,已經被砍伐的光禿禿的。
在山陽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