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赤辭會為我們復仇,復仇之火將焚盡甘松。」
滿臉血污的拓跋部前鋒輕騎的首鄰桀驁不馴的喊道,秦瓊手拄著長劍,看著這個寧死不屈的羌人。
「你是一個不屈的戰士,我敬重你,所以我不會侮辱你讓你投降,我給你一個戰士應有的結局。」
說完,這位大唐司徒、驃騎大將軍、齊國公、上柱國舉起劍,用力揮下。
劍光閃過,那位彪悍強壯的首領,便屍首分離。
沒有羌人肯投降,他們表現的跟一個硬漢一樣。
「有約三千人馬正在趕來,離這隻有二十里了。」秦猛告訴秦瓊。
「這些俘虜來不及帶走了。」
「即然不肯降,那都殺了吧。」秦瓊皺起眉頭,羌人後續部隊來的很快,幾乎就緊跟著前鋒後面。
剛打掃過戰場的秦瓊,也有些始料未及。
「收拾一下,我們再伏擊一次。」
聽說後面跟著的三千人,是這千人前鋒的補給隊伍,有許多老弱婦孺和牲畜後,秦瓊打算再來一次。
殺俘不降,但本來俘虜就沒多少,而且基本上都是傷員,秦瓊乾脆果決的下令將他們直接處死。
記室參軍負責給漢羌士兵們記錄軍功。
秦瓊宣布,這場仗,以一千五伏擊一千人,是以多擊少,為下陣。全殲敵軍,殺獲超過四成,屬上獲。
今日參戰者,所有人皆得下陣上獲之軍功。
這是按照大唐府兵軍功的計算方式計算的,按大唐府兵軍功計算方式,先是分陣,以少擊多是上陣,兵力相當是中陣,以多擊少是下陣。
然後再根據戰果分為上中下獲。
在陣與獲的同時,還要根據戰士個人軍功,分為一二三等。
按這套體系下來,實際上每場戰鬥下來,士兵們的軍功體系總共是二十五等,根據實際情況,最後列出等級。
上陣上獲第一等,戰功最大,下陣下獲第三等,軍功最低。
大唐勛官體系是軍功十二轉制度,可累積升轉,相應轉授相應勛官,視官品享受待遇。
一場戰鬥,上陣上獲第一等,也就是最高能獲得五轉,上陣中獲和中陣上獲的第一等能獲四轉。
下陣上獲的第一等,與上陣下獲,中陣中獲的第一等一樣,都可得三轉。
下陣上獲二等就是二轉,下陣上獲的三等,就是一轉。
軍功一轉就能獲勛武騎尉,視從七品。二轉雲騎尉,視正七品,三轉為飛騎尉,視從六品。
勛官不論出身,只按軍功。勛官可獲世襲永業田!
陣和獲都是集體論功,而等,就是按個人表現論功。
當然在一二三等之外,還會有更高級別的跳蕩,但這兩個功可是極難得的,按大唐軍制,敵軍不過萬的戰鬥,跳蕩功不得超過十人,而先鋒第一等功,不得超過二十人。第二功,不得過四十。
每萬人過一千人,聽加跳蕩一,先鋒二。
在這種嚴格的軍功制度下,就算你是上陣上獲,可如果不是表現最突出的那幾個人,你連個第三等功也得不到,更別說一二等和跳蕩功了,所以想一戰下來就能撈個軍功幾轉得賜勛官,也是極其艱難的。
這次是一千五伏擊一千,下陣上獲。
秦瓊特給出了跳蕩功兩個,先鋒功五個,第二等十個,第三等二十個。
給最優秀的這三十七人授功,其餘的只是下陣上獲,給予相應的獎賞,首級、俘虜以及繳獲牛馬,各有賞賜,牛馬鎧甲等,都按價值的五分之一賞賜。
秦瓊站在戰場上,帥旗之下,秦瓊持劍高呼。
「臨陣對寇,矢石未交,先鋒挺入,陷堅突眾,賊徒因而破陣者,為跳蕩!」
按這個標準,其實今天這仗,一個跳蕩先鋒都不應當給,但畢竟是松州對外第一戰,所以秦瓊特別給了兩跳蕩五先鋒。
「依朝廷軍制,酬跳蕩功,止於武官及勛,今日,其立跳蕩功和先鋒功者,不問漢羌還是官健白身,皆授予騎士之封,加勛官。如已是武官、勛官者,加官晉階。並授騎士莊園,按勛官品級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