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琅回了封地,雖然也僅是路過,只能短暫逗留,可是武安州秦家的一眾家老封臣們卻是早就提前趕到,都要來拜見主公。
碼頭沒能接到秦琅,還有些納悶。
好在都督府阿儂很快讓人通知大家,明早衛公正式會見諸會,於是大家便又都趕回家,各自準備了。
四更天的邦子剛響過,太平城中各處豪宅大戶便都燈火通明起來,武安州封地建立數年,秦琅卻長年不在,如今終於來了,大家當然都趕著來拜見。
當初秦琅規劃太平城的時候,是採用了內外城加東西廂城的設計,再加上沒有包在城牆內的碼頭區,和在城北的衛公堡,整個城其實是內外三層共六城的設計。
最內城,是牙城,也稱衙城,武安州都督府衙、武安州衙兩個衙門一塊牌子合署辦公,另外還有太平縣衙、太平港市舶司等諸多衙門機構,全都設在衙城裡,衙城裡還有一支專門的牙軍駐防。
外城也稱為羅城,實際上是居民區和商業圈。外東城裡有太平東市,仿長安東市設置,為大型市場,另有專門劃給武安州的官吏、封臣騎士們等的宅基地,供他們建宅第,雖然不少騎士封臣都各有自己的采邑領地,但考慮到他們也經常要來太平城辦事等,所以特預留了宅地。
除了東市和貴人們的住宅外,外東城還有數所學校。
而外西城,則有西市,西市則又稱為蕃坊蕃市,這裡是規劃給胡商們的住宅區和胡商市場,統一集中在一個片區,易於管理,也方便蕃貨的交易等。
碼頭區也稱港口區,這裡也是倉庫區,貨棧區,同時還是工坊集中區,大量的手工商業作坊集中在這一片區,雖然不在城牆保護之內,但也有坊牆、坊門等,並有專門的巡羅隊等,其實也是十分安全的。
相比起來,倒是北城其實最小,北城被稱為衛公堡,其實就是秦琅的府邸。牙城裡雖也有都督府,但那相當於官邸,而城北的衛公堡,就完全是秦琅的私宅。
雖然不大,可其實卻是一座十分雄偉堅固的城堡,有獨立的防禦體系,十分堅固,小也只是相對於太平城來說,其實這座衛公堡占地三百畝,實際建築面積也有一百多畝,擁有大小三百多個房間,十幾座院落,比長安平康坊里占了一坊四分之一的二百畝衛公府還大了許多。
尤其是因為地處嶺南,秦琅身為這裡的領主,所以城堡修的很高,不是長安城裡受種種限制,沒有什麼高樓的那種。
站在主堡的頂樓,甚至能夠將整個太平城和港口一覽無餘,連十餘里外的海岸也看的一清二楚。
整個太平城是一體規劃,一直在修建之中,不斷的擴充,因為提前規劃好留好了空地,並預設好了渠道等,使的整個城池雖然一直是個大工地,但卻並沒有那種亂糟糟的感覺。
秦琅的衛公堡因為主人不在,所以更是進展緩慢,到眼下也只是完成了主體城堡建築,還有不少地方都沒完工。
不過倒也不妨礙秦琅居住。
外東城中,一眾家臣們早早起來,此時天還未亮,夜風微涼,倒是很舒適。這片城區里豪宅遍地,當初預留的宅基地都很大,最小一塊也是五畝,多數是十畝。
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不得不說秦琅當初的考慮還是比較周到的,這也算是給家臣們的一個福利待遇,可相對來說也是惠而不費的事,畢竟規劃的時候,整個太平都還只是一座漁村,一片荒地又不值錢。
這些年,家臣們或在州中任職,或在領地鎮守,對於太平城中秦琅分的宅地都很用心,各家都花費了不少精力和錢財建築宅第,到如今,上東城的住宅區,成了整個太平最富庶的貴族區。
一棟棟宅子,或長安京師之風,或東都洛陽之貌,又或廣陵揚州式樣,都是建的十分漂亮。
為太平城也是增添一景。
夏夜裡,各家的僕人們舉著燈籠,上面寫有各自阿郎的封號、職事,裡面點的是武安州特產鯨油蠟燭。
武安尚武,雖說嶺南少馬,但這些多數來自中原的封臣騎士、武士們,卻多是騎著高頭大馬,全是來自河套、青海甚至是契丹,以及西域大宛康居的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