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七年正月,中原普降大雪。
而在遙遠的南海深處,卻依然如同盛夏,一條巴朗蓋帆船在一群漿手的用力划動下駛入海灣河口。
又黑又瘦的水手們喊著號子嘿呦嘿呦的賣力划動船漿,這是一條『強大』的戰艦,戰艦長達七丈有餘,可以容納水手好幾百人,用六支木漿提供動力,一天可以行進整整『四十』海里,同時船還擁有高於船面的甲板,可以讓三十名提瓦馬戰士射箭或投擲標槍。
船主蘇馬耳曾經憑著這條自南邊渤泥國買來的先進戰艦,跟周邊的巴朗蓋或大家屋的鬥爭中無往不利,甚至憑著這條船幹著海貿和海盜兼做的買賣,使的他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富有達圖。
他的巴朗蓋村社擁有近兩千戶人口,聚居人口過萬,他麾下的提瓦馬親兵也達到了五百人之多,而他通過乘船到其它沿海村莊發動襲擊,還武力逼迫了許多村子向他納貢或成為附庸,對一些堅決反抗的毫不留情的鎮壓,將他們擄掠回去成為阿利平·牙·吉吉力,一群沒有房屋沒有田地,只能居住在主人屋子裡的奴隸。
這位曾經遠近聞名的達圖,最多時曾經擁有大小十幾條船,如今卻只帶著一條大巴朗蓋戰船過來。
蘇馬耳站在甲板上,身形有些佝僂,滿面憂色。
他穿著件絲綢衫,一隻手緊緊的握著腰間佩帶的刀。
船入河道,浪花拍打著船身。
他身後站著的也是兩個達圖,同是海對面過來的巴朗蓋的首領。他們的樣子比他還滿面愁容,嘴上都起了火泡。
巴朗蓋既是船,也是呂宋島以及周邊諸島地區的一些土人組織名稱,很多年前,許多馬來人乘著一種叫巴朗蓋的帆船抵達婆羅洲,又過了許多年,當時已經在婆羅洲島上建立了渤泥國的這些人,又駕著巴朗蓋帆船繼續北上,進入了菲律賓群島。
一條巴朗蓋船,當時就是一個遷移家族,上面有自己的家族血親成員,也還有武士家丁以及奴隸,來到了原始落後的菲律賓群島後,他們便開始在沿海的一些河口平原地區,建立起居留地。
一條巴朗蓋船的人,上岸後建立一個村子,也叫巴朗蓋。
一些巴朗蓋村社之間也有聯繫,一般也都是從渤泥國來的同族親人,他們各自為村,分散在相鄰的附近,結為聯盟。
各個巴朗蓋村的首領,一般也就是各家的家主,稱為達圖。
所有的巴朗蓋村社的首領們,都被稱為馬金努,這代表的是貴族階層的意思,同時這些巴郎蓋首領達圖的親人們,也都是馬金努階層。
他們下面,是各自的家丁武士們,這些人專門負責侍衛護衛達圖和他的家人們,並負責征戰、擄奪等,這些人被稱為提瓦馬。
再往下是阿利平。
後來隨著時間流逝,提瓦馬階層中又分出了摩訶利卡和普通提瓦馬,摩訶利卡就類似於授封的騎士,能獲得自己的一塊土地,且往往並不需要親自種植,只負責侍衛和作戰,而普通提瓦馬則不再擔任侍衛和打仗的任務。
提瓦馬成了普通的自由村民,但他們仍會接受訓練,充當達圖的後備兵員。
阿利平也分化出兩個階層,一種就是有田地和房屋的阿利平·納馬馬黑,這些人雖有自己的田地、房屋,但他們還需要向達圖做免費的勞作,打到獵物也得上繳一條腿等,因此也被稱為納貢者。
而阿利平`牙·吉吉打,則純粹就是奴隸,沒有房屋沒有田地,居住在主人的房子裡做事,不過按規矩,他們可以為自己贖身,贖身後就是自由人。
而奴隸們結婚後也允許搬出去居住,但是,每五天得為主人干四天活,且生下的孩子,一半得留在主人家繼續為奴。
蘇馬耳是一位富有且有勢的達圖,他的巴朗蓋有近兩千戶,上萬人口。而一般的達朗蓋村社,一般就是二三十戶到百戶,往往那種很大的巴朗蓋才有千戶,一般也就是當地最大的巴朗蓋了。
他此次之行,目的就是這座大島上最大的巴朗蓋麻葉巴朗蓋村社,擁有一千二百餘戶,他們也擁有數艘戰艦,和上百的戰士,雖然他們的戰艦不及自己的強,可也是這裡遠近有名的強大巴朗蓋。
船逆流而上,一名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