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把三省六部制,慢慢的變成了中書門下為首的群相制度。
而如今的皇帝李胤,對輔佐兩朝天子,開創了貞觀、開元三十多年盛世的這個制度不滿,他覺得宰相們的權力仍然太大了。
其實對於李胤來說,當初長孫無忌也好,秦琅也好,都是堅決擁護支持李胤穩固東宮的心腹,是功臣。
只是當他自己成了皇帝後,他考慮更多的便是權力了。
權力不容分享。
皇權更不能受威脅。
元老長孫無忌以及秦琅等,在朝權勢過重,在野也影響過高,這些都是在威脅著皇權的。
李胤不可能讓沒有半點根基的李象做儲君,勢力太單薄,將來可能難以掌握權力,容易被架空。
但更不能讓秦貴妃所生的李賢為太子,因為其母族勢力過強,李胤可是深切的感受到舅父長孫無忌為元老輔政大臣給他帶來的壓力,這還是他坐了二十多年太子,有各方勢力支持後坐上帝位後的情況。
若是換做李賢立為太子,而以秦琅不過比他大八歲身體卻比他更強健的情況看,他死後,秦琅估計還活的好好的,到時朝中可沒有能掣肘的了秦琅的人存在。
萬一秦琅輔政,誰能保證秦琅不是下一個長孫無忌,甚至是另一個楊堅呢?
武德朝時,李唐朝中主要力量基本都是關隴門閥的,出則為將入則為相,那些頂級家族占據朝野各個重要位置。李世民兵變奪位後,開始重用山東軍功新貴集團,同時扶持庶族地主集團。
這才平衡了朝堂勢力,皇帝可以始終保持一個較超然的地位。
李胤繼位初,長孫無忌主持朝政,很快就有帶領關隴集團一家獨大的可能,實實在在威脅著皇權。
當初,到了此時,也不完全是地域集團,比如長孫無忌集團里也有不少山東士族門閥加入,甚至有軍功新貴加入。
而山東軍功貴族和山東士族、庶族也不是完全分明,甚至一樣有舊關隴貴族出身的人一起。
不過在開元朝,皇帝李胤的引導下,朝堂上最終還是分化出了這麼三大政治勢力,文武分離,文臣里以關隴貴族集團和山東士庶集團為主,武將則是山東軍功貴族一家獨大。
當長孫無忌為首的文臣中關隴貴族集團被清洗後,現在無疑就是以山東士族為主的文官勢力和以山東軍功新貴為首的武將集團了。
這兩個政治集團里,同樣也還是吸納了許多比如說關隴貴族等在內的零散勢力。
這一切,其實都是皇帝有意引導的。
許敬宗現在考慮的是,皇帝接下來想要怎麼搞?
是繼續引導著這文武兩大勢力繼續斗,還是說繼續分散削弱相權?
如今文武分立兩府,已經不再可能如武德貞觀時那樣出則為將入則為相了,文武兩途,東西對柄文武。
甚至皇帝把權稅大權分到轉運司,下設三司,單設一個計相。
按理說,如今的政事堂權力大為削弱,皇帝又安插了些竇德玄、韋玄貞這樣的無能之輩進來,已經不可能再威脅到皇權了。
那皇帝接下來劍鋒向誰?
秦琅?
還是說秦琅的呂宋,又或者是在軍隊中聲望極高的山東軍功集團?
皇帝對秦家的下手,是止步於此,還是說這只是第一階段,接下來還會集中力量,向秦琅發動最後的攻擊?
許敬宗承認,自己雖然也當了二十多年宰相,但真的已經猜不出那位天子的想法了。
許敬宗有股子兔死狐悲的感覺,當初支持皇帝斗長孫無忌等的時候,他還覺得熱血沸騰過,覺得能取長孫無忌而代之,他日也真正的主持朝政。
可現在看到長孫無忌以及秦家的這種下場,許敬宗算是徹底明白了。
什麼關隴派啊山東集團啊,什麼文官武將了,其實都不過是皇帝有意引導出來的,本質上就是皇帝要獨掌大權,捨不得分權,不肯讓宰相與天子共治天下,皇帝只想讓宰相成為皇帝面前聽話的官員,而不是能夠封駁皇帝不合理詔令與之共治的宰相。
表面上的那些都是表象。
說到底,
第1330章 秦家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