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秦琅還在路上,對於前線的情況並不太清楚,可秦琅還是能夠根據大局來推測真實的情況。
吐蕃來勢洶洶,出兵的理由是索要叛逃的蘇毗王子,甚至打出王子不歸我且深入的旗號來。
而他們號稱發兵三十萬眾,也證明這次吐蕃是動真格的。
只是透過表象看本質,事情不是這麼簡單。
說到底,這是吐蕃頭一次徹底向大唐露出獠牙的行為,這是真正挑戰大唐,他的底氣何在,或者說有何必需這樣做的理由?
蘇毗?
秦琅認為這只是個引子,絕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仔細梳理前因後果,秦琅已經漸漸能把握到整個局面走向的真正原因了,他能猜出邏些城中那位高原之王的心思。
吐蕃大軍一路奔來,直衝松州,但他們絕不可能真的要攻占松州,甚至打進劍南,殺進成都府。
他們沒這能力,也沒這底氣,更沒這必要。
吐蕃在松贊干布的治理下,如今內部叛亂早已平息,而且在他的全面改革下,確實是兵強馬壯,而且做到了內部安穩,在吐蕃的新政制度下,是一個嗜血擴張的制度,吐蕃必然要擴張。
但吐蕃擴張的戰略方向只有三條,向東越橫斷山脈,出雲南殺奔蜀中。
第二條是向西跨越崑崙山,攻于闐搏取西域。
最後一條路,向北翻越紫山,攻吐谷渾以求河隴。
這三個戰略方向,東和西都面臨著翻越冰川雪山,不好走,後勤難以補給,有很漫長的無人區要跨越,這兩個方向其實比向南越過大雪山進入天竺一樣,都是非難艱難的。
而向北是連綿的草原,無疑壓力小的多。
更別說蘇毗之後,多彌、白蘭等在吐蕃看來,都已經成了到嘴邊的肥肉,張張嘴就能吞下,而吐谷渾在與大唐交戰多年後,如今徹底的被打殘。唐人搶先一步吞下了吐谷渾這塊超肥的肉,吐蕃是非常眼紅的。
在他們的戰略里,吐谷渾是他們的北面目標,將來要以吐谷渾為經營據點,與大唐爭奪河隴地區,進而隔斷西域的。
所以當他們支持慕容承叛亂迅速被鎮壓後,吐蕃上下都是坐不住的,他們借蘇毗王子叛逃為藉口興兵,表現是來攻松州,但秦琅判斷,他們最終目的其實還是吐谷渾。
至於出兵松州,其實只是個幌子,聲東擊西,調動大唐邊軍,等唐軍西部主力調集到劍南一帶,吐谷渾和河隴那邊必然空虛,這給他們可趁之機。
再一個就是藉機,把多彌、白蘭、党項這諸部擊敗壓服,為他們進攻吐谷渾掃清障礙。
這應當是一個總體戰略,最終目標。
所以秦琅判斷,吐蕃現階段劍指松州,只是戰略欺詐,或是試探,真正的用兵其實是假途伐虢,趁機會把多彌、白蘭、党項等已經依附於唐的諸羌擊敗收服。
這是一招以攻代守,畢竟松州的寧遠軍原本都已經在氂牛河邊築城設堡了,都前出紫山,以氂牛河為界,隨時都能跨河進入蘇毗境內,以松州都督府對蘇毗的態度,寧遠軍入蘇毗境是隨時都有可能的,吐蕃不想被動防禦,所以反攻代守,很正常。
他主動出擊,搶先對多彌、白蘭、党項等下手,若戰略成功,就能把實際邊境線往前推數千里,把唐軍堵回到松州維州的劍南西山一線,以此能贏得更大的緩衝地帶,獲得更多戰略空間。
這種戰略思想,其實很高明。
只要吐蕃不愚蠢的真的跑到松州來攻城,那麼在羌地,吐蕃更能適應這種高原野地戰場,並不會太畏懼唐軍。
「吐蕃目的是吐谷渾,非松州也。」秦琅把自己的結論告訴幾個兄弟,弄的他們一頭霧水,怎麼吐蕃明明奔松州來的,三兄卻說是千里之外的吐谷渾?
這是一次戰略欺詐,吐蕃第一階段行動,對大唐只是欺詐和試探,他們真正的階段目標是多彌、白蘭和党項這三羌,三十萬眾真正是沖他們去的。
要掃蕩這些臣服於大唐的諸羌,為他們下階段爭奪吐谷渾掃平障礙。如果大唐這次只是守松州,那最後肯定是上當。
歷史上,松州之戰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甚至也差不多是這種局勢下進行的
第1055章 松州詐雞局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