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寫完了一章,抓緊上傳。
我發現自己是不是有點作繭自縛?!原本本心就是想寫一本簡單快樂的書,結果寫著寫著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每次都要查好多資料,儘量做到嚴格和「相對」嚴謹,這樣寫起來就很累,也不知道大家喜歡不喜歡?!大家給個反應唄……
當然主調是不變的,穿越者不開金手指,豬腳不牛B,我憑啥穿越啊?!我還不如在紅?朝吃地溝油炒的菜呢,你說呢??
那個,雖然有點不好意思,還是開口了:一直沒好意思跟大家要過東西,這次我開一下小口:大家能不能動動您的「尊指」,給我這本書點個「收藏」啊!?讓俺也虛榮一把唄……呵呵
………………………………………………………………正文:
服飾穿戴完畢,髮髻也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因為是以庶子的身份去拜見大母,杜笛就沒有出什麼么蛾子,一切按著唐初這個時候的傳統走,至於鞋子,哦,也是因為去見大母的原因,鞋子已經不是像後勢拖鞋樣式的便履了,而是比較正規的方頭履,翹起的方頭上飾以雲紋。
杜笛穿鞋之後,走了幾步,總覺得鞋底硬邦邦的,用他上一世老家的話來說,就是「鞋底不打彎兒」,如果穿著時間過長,並且行走時間也長,這種硬鞋底會對腳造成傷害。杜笛覺得很奇怪,畢竟再怎麼說是庶子,自己也畢竟是丫鬟、小廝各種下人口稱的「三郎君」、「小郎君」——杜笛覺得應該就是「三少爺」、「三公子」、「小少爺」、「小公子」之類的尊稱——怎麼穿個鞋,都給雙硬底鞋,這讓上世穿慣了軟底鞋的杜笛分外不舒服,就算自己剛穿過來來的時候,穿的「便履」也是軟呵呵的啊,比這個「公裝鞋」舒服多了!
杜笛忍不住抬起腳看了下鞋底:我X,能不硬嗎,是木頭做的鞋底!——這不就是「木屐」的變種嗎?
他忍不住拍了下額頭:明白了,橡膠樹現在還在美洲野生著呢,從石油提取化合物的技術更是想都不要想!中國勞動百姓能夠想出用耐磨的草編成草鞋,木頭做成木屐,用多層布或者粘和或者縫合做成千層底謝,用動物皮硝化之後做成皮底鞋……已經是重大的發明了!在大航海時代沒有到來之前,在橡膠樹種子沒有被帶往世界各地之前,在工業?革?命沒有到來之前,沒有什麼更大的變化可以期待了……
其實,杜笛有一點還不是很清楚,像這種木底的鞋,並不是誰都可以穿的。這種木底的鞋,或者用比較大唐式的話說,這種「木底的履」在古代有一個專用詞——「舄(xì)」。在古代的諸鞋中,以舄為貴,舄的穿著只限於朝勤、祭祀時穿用,而履隨時可用。舄是雙底,木製或注蠟,以防潮濕。
嚴格的說,現在並不是穿這種木底鞋,哦,舄——的時候,杜笛雖然也有文蔭職,但只是散職,職別也還沒有資格參加朝參,現在又不是春節祭祖時刻,這種「舄」的穿著在此時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崔氏只是為了表達二房對大房的尊重,因此就不管不顧的給杜笛準備了「高端鞋」。在杜笛看來,用後世的語言來說,崔氏認為,這是一次至關重要的會面,一切都要以最高規格來要求杜笛。
不管了,杜笛想,反正也就是拜見完了相府大婦王氏之後,自己就沒有事兒了,那時候再把這不舒服的木底鞋脫掉得了,自己的懶散性格還是適合於便履這種便鞋的風格。
……
如果不是大喜之日,或者節慶日,大唐男子和男孩子的服飾打扮還是相對簡潔的——當然,那種時刻喜歡塗脂抹粉、最喜歡平康坊的紈絝子弟,又是另一種活法。
相對來說,大唐的女子打扮都是比較艷麗多彩的多。
即便是崔氏這樣的喜歡素淡的人,以及小清漪這樣的乖乖女,穿著正裝之後,都讓人感嘆。
唐初,自高祖的武德年間,到太宗的貞觀年間,剛剛經歷過隋末大亂不久,還算是相對樸素,沒有唐中後期,尤其是高宗末期,一直到開元盛世時期的以艷麗、奢侈為美,但相對於有些朝代,唐初期的服飾,還是已經算是艷麗多姿。
……
唐朝貴室女子的上妝順序一般都是: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貼面靨→描斜紅→塗唇脂。
鉛粉古稱粉錫或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