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罕這一趟從拜占庭回來,帶回來了夏鴻升最想要的東西。
說是書籍,其實主要都還是羊皮卷或是羊皮手書的這種新式,因為眼下的歐洲還沒有印刷術。所以要找到這些抄本十分不容易,能找到一千多本,可見阿爾罕也的確是在拜占庭費了一番大功夫了。
夏鴻升自己,是根本看不懂這些東西的,那些書籍上面多為希臘語,另外還有少數的拉丁文,夏鴻升根本不認識,只能依靠阿爾罕找來的翻譯人員。
阿爾罕找來的翻譯並不多,只有區區三人。倒不是阿爾罕不用心,只是這些翻譯人員極不好找到。因為既懂的漢語,又懂得希臘語的人多為這些胡商,忙著掙錢的胡商哪裡會有心思去坐下來翻譯書本?而且,這些胡商其實文化程度並不高,讓他們翻譯出來,效果會很差。
但是也沒有辦法,夏鴻升眼下只能這麼著了。
夏鴻升將那些羊皮卷和手書抄本都運送到了印刷廠中,好生存放了起來,讓那三個翻譯就在印刷術立刻開始著手將這些書籍上面的東西翻譯成為漢語,然後再在翻譯之後的基礎上加以文筆的潤色,之後才能進行刊印。
最好的還是能有一批原本就文章寫的很好的讀書人,又會希臘語,如此一來,翻譯起來就要好多了。可惜,這種人太難找了。
不如去忽悠忽悠王玄策?夏鴻升撓了撓頭,反正日後也是想讓他到中亞西亞乃至於歐洲那一塊兒周旋的,不如讓他提前先學了那些語言?
十年之後,就是波斯被大食逼迫的走投無路的時候了,按照歷史,波斯會派出末代王子不遠萬里向大唐稱臣求援,而李世民則因為波斯太遠,而拒絕出兵幫忙後來波斯稱臣,波斯王子入長安,高宗冊封右威衛將軍。卻也未曾插手。不能說這個決策不對,因為歷史上那個時候的大唐雖然強大,但是將軍隊派駐到如此之遠的地方進行超遠距離作戰,是沒有那個能力和條件的。換做是誰。在當時的情況下也不會出兵幫助波斯的,即便它在怎樣富饒。大食擴張,滅掉波斯之後,繼續東進,同大唐在中亞地區爭奪利益。歷史上。大唐與大食真正意義上的直接對抗,體現在怛羅斯之戰。其正值在唐玄宗統治晚期之時,大唐軍隊與大食軍隊的那一場兵鋒交戰,以大敗收場。那個時候,大食實際上還仍舊沒有能夠動搖大唐在中亞的地位。但不幸的是,緊隨而來的安史之亂,是大唐再也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去顧及中亞,經營西域了。而儘管那一次交鋒以大唐兵敗而收場。但是仍舊展現出了大唐軍隊驚人的戰鬥力,以至於阿拉伯人東進的腳步就此停下在了中亞,不敢繼續向東擴張。
怛羅斯戰役是一場當時歷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之間的直接碰撞,大唐軍隊雖然有數萬之人,但其中多是附屬大唐的小國之中組合起來的蕃軍,真正的大唐軍人人數並不多。而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則至少達到二十萬之多,還另有援軍。且唐軍深入七百里,已經在大食的地盤上面,補給和情報都處於劣勢。且唐軍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聯軍中負責外圍警戒的葛邏祿部臨陣背叛。導致唐軍陣腳頓時大亂,被阿拉伯援軍所趁亂所襲。
由此可見,大唐軍隊當時的戰鬥力仍舊相當高,若無安史之亂。與阿拉伯帝國在中亞仍舊可以匹敵,而阿拉伯帝國能否撼動大唐的中亞地區的霸權,也未曾可知。實際上,很多歷史學者認為,如果不是唐帝國內部的那場內亂,也許。不過幾年,他們就會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他們的霸權,但是,隨後爆發的安史之亂卻使唐軍永遠的失去了這個機會,也正是這場來自帝國內部的持續八年的內戰,幾乎耗盡了這個強盛帝國的所有財富,衰落從那個時候才驟然開始。從廢墟中重建的那個帝國已不再是曾經的天可汗帝國。
然而無論怎麼說,敗了就是敗了,安史之亂也已成史實,大唐終究走上了盛極而衰的沒落,喪失了對中亞的控制權。
可以說,沒有波斯的敗亡,就沒有大食的崛起。
對於大唐來說,最好的狀態應該是,波斯不好不壞,不勝不敗,大食一家獨大,其他的中亞小國以波斯為首對抗阿拉伯人的入侵,亂戰個幾十年,上演一場中亞的戰國時代。
而大唐就可以一邊經營西域,將西域之地徹底的大唐化,一邊坐收漁翁之利,大法戰爭財,然
第461章 王玄策與中亞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