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柬之皺起眉頭,不知道蘇寧這樣說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敢有所揣測,於是只好老老實實地說:「老子的《道德經》很有意義,很有道理,只是比起儒家之術而言,似乎道家的主張更加飄渺,讓人覺得那是飄忽於空中的羽毛,落地不生根,而儒家之術則是可以落地生根的,更加實際。」
蘇寧笑了,轉過身子,指了指身邊的亭子:「坐在裡面,跟你談話很有意思,你所說的一語中的,但是你只是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更深層次的意思,你不知道老子是什麼樣的人,孔子又是什麼樣的人。」
張柬之愕然,蘇寧大笑,拉著張柬之的手讓他坐在了亭子裡自己的對面,自己也落座,而後說道:「你以為老子和孔子是什麼樣的人?」
張柬之眨眨眼睛,不知該如何作答,只好說道:「都是聖人。」
蘇寧說道:「老子和孔子是父母生育的嗎?」
張柬之愣了一下,點頭道:「當然。」
蘇寧又說道:「那老子和孔子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嗎?」
張柬之摸了摸腦袋:「當然。」
蘇寧笑道:「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是聖人呢?都是父母生養,都是吃五穀雜糧,都讀過書,經歷過人間百態,為什麼他們是聖人,而我們只是俗人?他們只是人,很普通的人,有七情六慾,會生氣,會犯錯,他們只是普通的人,而他們之所以被我們稱為聖人,只是因為我們稱呼他們為聖人罷了。」
張柬之瞪大了眼睛,張著嘴巴不知該如何言語。
蘇寧看了看周圍美麗的景色,深吸一口氣,說道:「你讀過《道德經》,那麼你可知道老子為何會寫《道德經》?《道德經》又是如何誕生的?」
張柬之搖頭。
蘇寧說道:「那還是春秋歲月,那一年,周天子景王在老子等一應周臣的支持下推行了「鑄無射」變法,後來失敗了,景王去世,景王立下的天子繼承者王子朝在鬥爭中失敗,被迫離開周都往楚國方向逃跑,老子作為王子朝的支持者之一,也只好隨著王子朝奔楚,周王室隨後徹底衰微,被消滅也只是時間問題,老子眼見於此,萬念俱灰,單人離開了中原之地,西出函谷關,再無蹤跡,而在他離開之前,留下了這五千字的《道德經》。」
張柬之瞪大了眼睛,似乎對此很有興趣。
蘇寧接著說道:「老子和孔子之間的交際,不少,有人說老子是孔子的老師,這一點是不妥的,對於孔子而言,老子更像是一個長者,孔子和老子最初的交集是因為孔子希望把自己的學說和著作放入周王室的典藏之中留存,而老子作為周王室管理圖書的官員,是孔子必須要逾越過的關卡。
孔子就去拜見老子,向老子表明他的理想和抱負,還有他的學說的涵義,老子說,你這樣說太繁瑣了,直接說明你的本意,孔子便說本意就是仁義,老子又問什麼是仁義,孔子便說「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你可知老子如何評價孔子的說法?」
蘇寧賣了個關子,從未接觸過來自於莊子著作的說法的張柬之感到極為好奇,急忙詢問:「怎麼評論?」
蘇寧說道:「意幾乎後言,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欲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
張柬之驚呼道:「老子認為儒家之術是亂了人性?」
蘇寧說道:「你以為仁義是儒家之術,必須要學習儒家之術才會懂得仁義嗎?」
張柬之沒有說話,應該說幾度欲張嘴,卻不知從何說起,蘇寧微笑道:「烏鴉沒有受過儒家教育,依然知道反哺,這不是孝道嗎?羔羊沒有經過儒家教育,依然知道跪乳,這不是感恩嗎?很多人的父母並未讀過書,不知道仁義之說,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卻依然照顧撫養自己的子女,這難道不是愛嗎?」
張柬之瞠目結舌。
蘇寧緊接著說道:「他們都沒有接受過儒家的教育,並不明白儒家之術,乃至於不知道什麼是仁義,什麼是孝,什麼是愛,但是他們依然會做出這些舉動,他們
九百二十一 絕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