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好說歹說,總算哄住了女兒,只是哄女兒容易,可哄兒媳婦就難了,婆媳本是天生的死對頭,更何況她跟蒙雁的關係又不是簡單的婆媳,在蒙雁面前,始終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沒有底氣。
蒙雁今日的舉動,明顯是拒絕了帶著她去各處走動的念頭,這就跟當初的想法相違背了,無法走如燕城貴婦圈子,就不能為女兒謀得好姻緣,女兒年紀不小了,不能再一天天的蹉跎下去。
看來先前是太過心急了,楊氏決定調整做法,不求一步到位了,得慢慢來,既然定王府不好去,就先從周圍鄰居入手。
遠親不如近鄰麼,好歹現在她是蒙雁的婆婆,蒙雁的父親如今是個炙手可熱的大官,姐夫又是一個王爺,她們家的門第也算不錯,若是能靠著鄰近介紹等等方式,慢慢挑選合適人選,選好之後,在想法子讓蒙雁利用關係做成一樁好姻緣,豈不是更好?
想來蒙雁也不願意小姑子一天天不出嫁,就在家裡跟自己鬧氣吧,說幾句好話,舉手之勞,想必蒙雁還是樂意的,她觀察過,蒙雁不是一個氣量狹小,斤斤計較之人。
楊氏的小算盤也逃不過蒙雁和平媽媽的眼睛。
上次偷著給定王府送禮之後,蒙雁就讓平媽媽留心盯著楊氏母女,這宅子裡都是自己的人,再讓楊氏母女做些小動作,真就是笑話了。
楊氏改變策略,跟周圍鄰居頻頻來往之事,她是知道的,略一思忖就知道楊氏打什麼主意,對此她的確樂見其成,只要不是勞煩到她,讓她擔責任,隨便楊氏如何折騰,若是楊氏真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給周采兒尋到好人家,她也算是了卻了一樁煩心事。
最多到時候。她在托人給楊氏選定的女婿人選把把關,只要不是太過混賬,讓周采兒掉入火坑,天天鬧著和離。給娘家找事就成,至於日子舒不舒心,就是周采兒自己的事了,就周采兒的性子,若是不改一改。什麼樣的好人家都是嫁不了的。
為了避免天天被楊氏母女的事鬧得心煩意亂,蒙雁還如母親所說的,多上蒙思嫁的褚家走動了幾下。
雖說成親情,褚家動過退親的念頭,也被蒙申的話給嚇壞了,但到底商賈之家,講究沒那麼多,好像褚太太自己就是一個父母不詳的孤女,從小就被賣給大戶人家做丫鬟,褚老爺年輕的時候外出跟人做學徒學手藝。主人家見他聰明伶俐,人也不老實,幹活盡心盡力,就把還是個小丫鬟的褚太太給了他,讓他成了家,夫妻齊心,慢慢的就掙了一份家業。
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對兒媳婦的出身太過挑剔,要說介意也是有的,但不會過不下去,蒙思也是個好的。小心伺候著,行事妥帖,能吃苦耐勞,慢慢的也能贏得了褚家上下的一致稱讚。自然大家也有默契的不再提先前的不愉快。
就連一向難纏的米氏,在蒙申死後,靠山沒有了,被蒙夫人派人嚇唬了幾句,也老實多了,儘管看不慣蒙思過得好。但已經出嫁的女兒,她也沒辦法管太多,除了逢年過節,蒙思回門說幾句難聽話之外,根本什麼也沒做。
而蒙思出嫁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帶著蒙念走,當時的米氏是打著賣女兒的心思的,雖然不樂意,但怕蒙思真擰著不嫁,場面也難以收拾,就答應了。
如今蒙思姐妹真算是苦盡甘來了。
但到底一個未出閣的小姑娘,常年寄人籬下的,蒙思在褚家要小心做人,難免有些不照顧不到的地方,蒙雁正巧閒著也無聊,也為了找點事兒做,免得相公要安靜讀書,她一個人閒著無聊整日跟楊氏母女大眼瞪小眼的,就將蒙念接過來做個伴,解解悶。
如此一來,倒是給了楊氏一個機會。
楊氏到鄰居家串門之時,也不好說給自己女兒說親,就先拿蒙念做幌子,看看有沒有效果。
這一帶住的雖都是小有家底的百姓,但到底不是達官顯貴聚集之地,相對而言,周家還算是高門,更別說周家的姻親蒙家了。
楊氏願意結交,周圍精明的婦人自然也樂意,說親做媒是女人的天性。
這一日,楊氏到一戶姓陳的人家家裡串門。
陳夫人是個熱心人,一聽說楊氏有侄女要想要說人家,立即就關切起來,說是她娘家有個表弟的小叔的兒子正想要找個媳婦。
小叔是個鰥夫,跟前頭妻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