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晚,曹幹曲上至李順、李鐵,下到新領到兵器的戰士,都沒睡好覺。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因為高興得了。
這回分發兵器的這件事,出乎了李順等的意料,劉昱居然辦得很地道。
半件也沒有給曹幹曲少給,只是在曹幹把本曲欠缺的兵器數目報給蘇建後,劉昱令人去核查了一下,但核查,也不是僅針對曹幹曲,別的曲他也都派人去核查了。此亦理當之事。
就連陶豆,也分到了一支長矛,或者說,分到了一支「鈹」。
從費縣領到的一干五百柄長矛,其實並非全是「矛」,共是三種矛類的長兵器。
一種是矛,一種是鈹,一種是戟。
矛較長,戟較短,鈹的程度在矛、戟之間。
《考工記》云:「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而無已,又以害人。」兵器不能超過人身的三倍,超過三倍就沒法用了,不能殺敵,反而害己。陶豆瘦小,個子低,不足七尺,依後世的計長單位,還不到一米六,「矛」,他用不成,因而給他分的是一支「鈹」。
——費縣儲存的長兵器共有好幾種,不算和鈹同類,區別只在於多了個「鐔」,也就是鎩頭和鎩身間,如劍柄和劍身間一樣有「護手」的鎩,正兒八經的「矛」是最少的一類,高峰時期也才五萬多柄,「鈹」是最多的,四十五萬多柄,是以這回劉昱從費縣領到的「長矛」,或言之矛類的長兵器裡頭,「鈹」也是最多的,一干柄長兵器,鈹占了三分之二,一干柄之多。
鈹和矛的區別在於,一個是鈹比矛短,一個是鈹頭和矛頭的形制不同,一個是鈹頭和矛頭的安裝方式不同。鈹頭大都類如劍,兩面開刃;矛頭就是後世影視作品中所見的那種矛頭,最經典的形制是柳葉形,矛頭的兩刃間的部分突起有棱,稱為「脊」,有的在脊旁開有放血槽,刺入敵人體內後,能起到放血的作用。《說文解字》說鈹,「大針也,一曰劍如刀裝者」,鈹頭的安裝方式是插入鈹柄,外以繩索纏繞固定;矛頭是將矛柄納入矛頭下端的口中。
這支分給陶豆的鈹,長約一丈五六,依後世的計長單位,三米多不到四米長。
鈹柄木質,打磨得很光滑,外髹(xiu)黑漆;鈹頭扁莖,長約尺半,三十來厘米長,鐵質,甚是鋒銳;鈹頭的尾端深深地插入在鈹柄端部的裂隙中,以釘固定,外邊裹了一層薄銅皮,銅皮外沒用細繩纏繞,用的是皮帶纏繞加固。在鈹的底端有鐓,即在鈹的底端裹了個金屬套,鈹鐓有下端束腰形,有直筒形,底部有平底的,有尖底的,這個鈹鐓是下端束腰形,平底。
將這支鈹豎直放起,陶豆挺直了腰杆,仰起頭來,和它比了比。
不到七尺的身高,比之這一丈五六長的鈹,他得把腦袋往後仰很多,才能夠看到鈹頭。
鈹柄拿在手中的手感真是太好了,不粗不細,剛好能握住,微微發涼,在這盛夏的悶熱夜晚,觸之頗爽,兩手握住,他試著往前刺了下,又試著往左右兩邊格擋了下,重量也適當,他能拿得動,——只是他現尚未正式學過鈹的用法,前刺和格擋時,有點重心不穩。
但這都不是問題。
「現尚未正式學過鈹的用法」者,陶豆現在雖然還沒有正式學過,然已有接觸。
卻是曹幹曲中,有曹幹挑選出來,令以專門教戰士們學習矛、刀、盾等兵器用法的「教官」。
這些被挑選出來的「教官」,俱是或曾在郡兵中服過役,或從別處曾有學到,相對來講,較為擅長使用矛、刀、盾等各類兵器的「格鬥高手」,——自然,不是每個教官都各種兵器皆擅,有擅長矛的,有擅長刀的,有擅長盾的,前前後後,曹幹總計挑選出來了十餘人,給他們什長的待遇,編為了一隊,平時專門輪流教各隊、現在是各屯戰士們使用各類兵器的技巧。
在業亭城外駐紮時,教矛的、教刀的、教盾的不同教官,先後都有去過丁狗屯,教丁狗屯的戰士。陶豆沒兵器,他自己弄了兩根棍子,一長一短,每到教矛、教刀時,他總會去跟著學。
自製的棍子和真正的鈹,無論長度、重量,肯定都沒法相提並論;再則,他學的時間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