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日本海軍遭受了巨大損失,就是在華北進攻的日軍也遭到了中國空軍的有力阻擊!
就在轟炸日本航母的同一天,在北平上空也上演了一場精彩的空中大獵殺,當然,被獵殺的對象就是日本陸軍航空隊的各式戰機了。
為了配合地面部隊的進攻,日本陸航派出了二百多架各型轟炸機,再加上一百多架護航戰鬥機,前往北平執行轟炸任務。不過這一次他們遭遇了中國空軍的攔截。
日軍在東北,一共改擴建了10個軍用機場,日本陸航的600多架作戰飛機就分別駐紮在這個10個機場。
1936年10月12日早上5點整,現在還是繁星點點的夜晚,不過在淡淡的星光和月光照耀下,無論是吉林省的群山還是人們都還在睡夢中。這個時候吉林南部的幾個機場都開始忙碌起來。地勤們開始為一架架戰機加油掛彈,經過將一小時的忙碌,300多架作戰飛機在幾個機場都做好了起飛準備。
隨著日本陸航司令官吉田武的一聲令下,一架架日本戰機開始滑向跑道!這次日本陸航將要給北平送去一份大禮,這份大禮不但有各式炸彈,還有更新的一種武器,那就是毒氣彈!
夜空被機場上的燈光和飛機的燈光劃破,活塞發動機轟鳴聲也打破了山區黎明前的靜謐。大群的九六式陸攻飛機排著整齊的隊伍,擺列在跑道的一端。隨著塔台的命令,它們一架接一架的騰空而起,然後融入到黑沉沉的夜空裡,只有翼尖的航行燈一閃一閃的亮著。九零式和九五式戰鬥機是最後起飛的,它們的速度比九六式陸攻飛機快,即使是最後起飛,也能趕到前面去!
應該說日本的陸航部隊一直沒能推出一款足夠優秀的戰鬥機。九六式陸攻一直是日本陸航的主力機種。
遠距離的岸基大型轟炸機,在開戰時可以直飛敵人後方縱深重要基地,利用魚雷與炸彈攻擊對方艦艇。港口,工廠,機場等重要設施,力爭在雙方主力決戰之前就大幅度削弱敵人的實力。使自己的主力艦隊可以在決戰中,順利的擊敗已經被嚴重削弱的敵人。
於是在1934年日本海軍提出了9試中型陸上攻擊機開發任務書,要求該機能夠用炸彈與魚雷轟炸1500公里以外的陸上與海上目標,並且具有當時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在當時看來這似乎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當時的日本航空工業還比較落後。日軍的航空武器大多數都是由外國公司設計,發動機多數靠進口或仿製,而且國外發達國家也沒有研製過這樣性能的轟炸機,當時的戰鬥機與轟炸機多數都還是些雙翼飛機,航程一般不過1000公里,這樣高的性能指標對日本的航空製造工業與設計能力水平都是個考驗。
不過日本三菱公司居然順利的完成了該機的設計任務,當時三菱公司研製成功了新型大功率航空發動機,所以設計9試中型陸上攻擊機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為了提高飛行速度,三菱公司果斷的放棄了雙翼機設計。使用了單翼設計,並且採用了可收放起落架減小飛行阻力,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可收放起落架的單翼飛機之一,機身則為全金屬單殼式結構,公司編號G3M。G3M的試飛成功標誌著1930年代中期,日本的航空設計製造技術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G3M試飛期間還曾到國外去秀了一把。
當時歐美國家雖然覺得G3N的確水平很高,但又認為G3N肯定不是日本獨立設計製造的,一些國家的報紙還發表過報道,認為G3N裝的是從歐洲進口的先進發動機。後來乾脆推測G3N與更早時期的日本飛機一樣,是由日本僱傭的歐洲飛機設計師幫日本人設計的,差點沒把日本人氣死。
G3N在1936年正式被海軍訂購,海軍稱其為96式陸上中型攻擊機。該機的總設計師是本庄季郎,此外還有久保富天,日下部信彥,尾田弘治,福永說二,高橋己治郎等日本著名航空設計人員參與設計。96式中型攻擊機的航程非常大,可以說是當時航程最遠的轟炸機,為了滿足發揮這種轟炸機的訓練需要,日本海軍特地為96式陸上中攻修建了鹿屋與木更津2個航空基地,訓練結束後被部署到了台灣和東北地區。
這些日本戰機滿載著彈藥和燃油,組成了多個小編隊開始向北平方向疾速飛去。這些小編隊之間相隔幾千米遠,通過無線電進行聯繫,因為編
第三百七十六章 北平上空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