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這次任務壓到最簡單化,我也是煞費苦心了。」
「箭體選了2.5米直徑的極限火箭jumbo-64燃料箱,芯級和助推器都是這個,直徑統一之後比較好製造。」
「發動機也減少了種類,助推、一級、二級的發動機都是re-m3『主帆』引擎,非常靠譜。」
「還有統一型號的球形燃料罐、同一型號的線路、統一型號的……」
唐超指著大屏幕,一一跟他們說著這款火箭的特點。
這款火箭真是把極簡風貫徹到底了,各種設備和零件都統一,對製造商極其友好。
箭體直徑越小,製造難度越小,而就他的觀察來說,兩米五的直徑對於國內的私人航天公司來說不是難事,他們現在製造三米多直徑的都沒問題。
給製造商「省力」就是給他的計劃「加力」,這也是他不想用長征九號參賽的原因。
先不說長征九號是國家的代表作品,是國家用來懟月亮的,如果被他拿來懟月亮,那上邊會非常沒面子。
上邊要是沒了一些錢或許不會太在意,可有時候面子丟了,那是真會急眼的。
所以這種事,他肯定不會幹。
而且長征九號太大了,又是百米高度,又是十米直徑的,還有超大推力的發動機、極限材料的箭體等等,限制太大。
在沒買到他的技術之前,國家隊方面製造這種東西都費勁,更別說下邊的私人公司了。
費勁就會耽誤時間,而且還非常浪費錢。
他唐超一直講究勤儉節約,肯定不會花這種冤枉錢。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
就算他真的用長征九號當參賽火箭,可是國內也得有發射台能反射這麼大的火箭才行啊。
根本就沒有。
這樣的發射台剛開始建。
火箭先造好了,結果發射台還沒建好,只能幹等著,那誰受得了。
所以還是兩米五的箭體直徑好,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哪怕不用他提供的技術,私人公司也能造,頂多就是造出來空重大一點。
聽唐超說完這些,今天剛上班的技術人員都非常認同,這款火箭真是太適合這次比賽了。
技術成熟,加上製造難度低,短時間內應該就能造出來。
對於比賽來說,時間真是生命。
而且造出來之後不僅比賽能用,他們平時也能用。
別看這款火箭的起飛重量只有四百噸,可載荷比非常不錯,可以達到4.5%,理論上能把18噸的重量運上近地軌道。
不過理論就是理論,他們的火箭太細了,而且強度不夠。
如果真運載18噸的載荷,肯定會給箭體帶來異常壓力,加上火箭飛行過程中要承受很大的g力和抖動,那麼導致火箭出現故障的幾率會大增。
簡單來說就是能運,可成功率不保證。
沒關係,理論荷載運不了,保證安全的情況下13噸的東西還是可以運上近地軌道的。
這綜合實力比天夏的「勞模」長征三號系列火箭還厲害一些。
加上這款火箭的極簡結構,箭體直徑統一、主推進器型號統一,非常有利於發展模塊化製造模式,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的節省成本。
而且主發動機都有了,還可以研發其他火箭。
好傢夥,140噸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絕對是目前國內私人航天領域推力最大的,其他私人公司最多也就海平面推力70多噸,不到80噸的單機推力。
就是跟國家隊比,在長征九號的相關技術沒有亮相之前,140噸的推力也不虛誰。
以這種引擎為基礎,開發大直徑箭體,並聯幾個引擎,絕對可以開發出大型運載火箭。
八台發動機的推力就能堆到長征五號那個級別,發動機數量還比長征五號少兩台。
這就是大推力發動機的好處。
如果再大膽一點,堆個十幾二十台發動機,學學重型獵鷹,足夠造出登月的火箭了。
一款發動機就有這樣的能力,公司的未來絕對美
第七十章 百花齊放才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