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謝朝陽的話,廖永遠不免為之一怔,對於盧嘉棟的行事為人廖永遠多少是了解的,並不是盧嘉棟名氣大的緣故,而是出自北方廠的需要,自從盧嘉棟因78式突擊步槍聲名鵲起之時,便引起了這個北方大廠的關注,之後的輕型自動榴彈發射、便攜式火箭筒等都讓北方機械廠的相關人員深深記住了這個身處南方三線小廠的年輕人。
作為廠長秘書的廖永遠也不例外,只不過與廠里那些專注技術的科研人員不同的是,他對盧嘉棟的關注並不局限於所研發出來的技術,而是更加注重了解盧嘉棟的行事作風和處事思路,因為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更能深入的了解一個人,了解他研發軍工設備的前因後果以及他說要達成的最終目的。
之所以要如此費盡周折主要是因為這幾年忽然崛起的萬山廠對北方機械廠造成不小的衝擊,要知道北方機械廠可是個綜合性特大型軍工廠,除了陸軍中大部分輕重裝備外,海軍的魚雷、炮彈;空軍的各類航空炸,北方廠都有所涉獵。
尤其是在輕武器方面,北方廠始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從最開始的56沖、56半,到研製成功「步沖合一」的63式槍械,從最先生產56式火箭筒,到獨立研發69式火箭筒,可以說新中國輕武器的發展史,就是北方廠的一部研製生產史。
所以當部隊要求研發新式制式槍械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北方機械廠,只不過當時由於三線建設,北方機械廠一部分輕武器研製生產能力被調往西南的桂溪省,組建後來的紅星機械廠。
既然大部分槍械研製能力都在參與援建工作,因此北方廠索性向上級提議將新式槍械的研發任務交給新成立的紅星機械廠,並由北方廠進行技術指導,上級接到北方廠的意見後,覺得北方和紅星本來就是一家,再加上出於扶持三線新廠的目的也就同意了北方廠的請求!
就這樣新式槍械的研發任務就落到紅星廠的身上,可知道內情的人都明白,新式槍械明著叫紅星造,可實際上裡面依然是北方廠的魂,如果事情到這裡對北方廠來說無異於是個圓滿的結果。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三線小廠萬山廠竟然出來個盧嘉棟,先是急速研製成功78式突擊步槍,將集合紅星和北方兩廠心力,耗費數年研製的新式槍械輕鬆打敗;緊接著又迅速推出輕型自動榴彈發射器,贏得部隊指戰員的好評;沒過多久又是130mm底部排氣彈的研製成功,不但在對越作戰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還創造出一系列新戰法,增強炮兵戰鬥力;
隨後的便攜式火箭筒也是如此,重量輕、威力大,在發卡山攻堅戰當中可謂是一戰成名;至於前不久研製成功的新式52倍口徑155mm榴彈炮,更是在世界範圍內掀起52倍口徑革命,而且優良的性能只要看看中越炮戰時,越南的損失就知道了!
萬山廠所研製的一大批新式裝備的問世,讓原本地處西南山區的偏僻小廠,一躍崛起的同時,也嚴重動搖了北方廠在軍工系統中的地位,要知道這幾年萬山廠在武器裝備上的一連串成功,就意味著北方廠一系列的失敗。
不是北方廠不想研製出一兩件拿得出手的武器裝備來證明下自己,只不過一個好的思路剛剛形成方案,在北方廠繁瑣低下的行政機構中還沒等走完審批程序,人家萬山廠類似的裝備已經投入部隊參加實戰了。
如此這般幾年下來,萬山廠在輕武器和身管武器方面已經隱隱超過北方廠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軍工系統中流傳的都是萬山廠的先進事跡,而原本滿身光環的北方廠則好似被遺忘一般乏人問津,如此境遇都讓這個幾乎與新中國同齡的大型軍工廠有著深深的挫敗感。
對此,廖永遠有著深刻的體會,因為當他深入車間時,總能聽到身處一線的老工人在加工生產部隊下達的78式突擊步槍以及其他萬山廠研製的武器裝備時,略帶嘲諷的抱怨話語:「自打進廠就沒造過其他廠研製的槍,這算是開天闢地頭一次了!」
就連普通的一線工人都是如此,北方廠的高層就更不用說,哪怕是廖永遠也不能例外,畢竟北方廠那種共~和~國長子的驕傲心態早已深入每個北方廠人的骨髓,即便是再有理智的人也無法避免,而這其中尤為深重的就是自建廠便在此工作的現任廠長謝
第三百六十七章 長子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