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掛榴彈發射器在測試大隊一連搞了幾天的測試,從測試的結果看,搶掛榴彈發射及其配套的殺傷性榴彈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這讓參與測試的盧嘉棟、吳天明還有劉浩田都感到很滿意。
雖然測試結果讓人很滿意,但測試過程卻歷經波折,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停電,這時的國家電力缺口很大,就算是當時的大城市也會時不時的出現停電現象,地處偏遠郊區的測試大隊更是家常便飯。
有時候一發榴彈剛打出去,檢測設備監測燈前一秒還正閃著不停,後一秒便從儀器里傳來「嘟!」的一聲設備異常警告,顯示屏便陷入無電黑屏狀態,剛打出去的榴彈也就這麼浪費,因為停電,所有的監測數據根本保存不了,只能等來電後重新測試!
每當這個時候,盧嘉棟都很還念後世的備用柴油發電機,不過他也清楚,這個時候路面上連汽車都很少,柴油發電機更是不可能的奢望,所以盧嘉棟他們只能在有電的時候加班加點的進行測試,至於電流不穩,電壓不足等現象,更是家常便飯,關掉不重要的檢測設備便能克服,正因為如此,測試的時間才向後拖延不少。
不過測試時間的延長也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突擊師官兵對這種槍掛榴彈發射器的態度,本來突擊師跟測試大隊共用一塊場地進行訓練,雙方抬頭不見低頭見,剛開始官兵們對這個加裝在78式突擊步槍槍管下方的粗管子很不以為然。
覺得這東西像炮又不是炮,說槍有不是槍,不倫不類的裝在槍管下,即增加使用者負擔,還影響槍械的整體美觀,再說這個40mm的管子能發射個什麼東西,就算能發射,這麼短的身管和那麼簡單的機構,估計發射的彈藥不但不會很遠,威力估計也沒法跟手榴彈相比。
可是隨著槍掛榴彈發射器測試的深入,突擊師官兵的對這種武器的看法已經無法用轉變來形容,當槍掛榴彈發射器中的殺傷榴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向數百米外的目標時,當榴彈在空中高速旋轉時,當彈頭準確集中目標靶心時,當殺傷破片將周圍的標靶摧毀時。
突擊師的官兵的臉上無不閃過一陣接著一陣的震撼和驚嘆,這個只有40mm的管子是怎麼推動榴彈飛到四百多米的,這東西的精確怎麼會這麼高,殺傷威力跟60迫相差無幾它是怎麼做到的......
無數的疑問縈繞在突擊師官兵的腦海中,雖然其中的原理他們暫時無從解答,但作為野戰部隊的職業軍人,這種武器裝備所具備的戰術價值卻深深刻在突擊師官兵的心頭,除了射程遠,威力大之外。
官兵們最看重的就是槍掛榴彈發射器本身質量輕,攜帶方便,操縱便捷,最重要的是它與40火、60迫和82無這種傳統步兵支援武器動不動就要配置一兩人甚至七八人的編制不同,這種武器裝備並不占具體編制,單個步兵就可以輕鬆攜帶裝備及十於發彈藥,使普通步兵的火力提高數倍。
不僅於此,該榴彈發射器加掛在槍口下方,發射榴彈與舉槍射擊動作幾乎相同,在發射完榴彈後,可以第一時間持槍射擊,減少不必要的轉換時間,這對士兵的戰場自我防護和生存能力至關重要。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的大威力榴彈,雖然只有40mm口徑,但其威力已經不亞於普通的迫擊炮,正因為如此,突擊師官兵在親眼見證槍掛榴彈發射器的威力後,給它起了個是非貼切的綽號:
「步兵手中的大炮!」
如果說槍掛榴彈發射器的性能因他們親眼所見而得到認可的話,那麼當他們得知這款被官兵們成為「步兵手中的大炮」的設計師就是78式突擊步槍的總設計師盧嘉棟時,縈繞在官兵心中最後一絲疑慮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雖然78式突擊步槍在突擊師內只裝備了一個連,用於性能測試,但這款槍械易於上手,操作方便,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等特點很快得到試裝部隊的認可,不僅如此,該槍還很皮實,無論多惡劣的條件和環境,都能隨拿隨用,不用擔心卡殼。
所以,突擊師的其他官兵都對試裝78式突擊步槍的那個連羨慕得兩眼通紅,時不時的跑到那個連的訓練場地去蹭78式打靶的機會,甚至有的士兵在用過78式後,直接把手中的56半扔到一邊,叫到除了78式其他槍一概不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