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嘉穀乳業能在毒奶事件中脫穎而出,並被樹立為典型,是天時地利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作為典型,嘉穀乳業在享受了相應的支持和市場回報時,也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中國乳業,從跌至低谷到浴火重生,牽動了千千萬萬消費者的心,重建消費信心的道路崎嶇,雖難亦往。
畢竟,一枝獨秀不是春。嘉穀乳業不可能全占整個市場,只有整個行業環境「清淨」了,嘉穀乳業才不會受牽連被潑一身「污水」。
事件爆發後,國家立刻重拳出擊,效率之高史無前例。
農業部立刻對奶業生產大省的50個重點縣,以及奶製品消費重點城市開展了生鮮牛奶質量安全專項監測,堅決打擊生鮮牛奶摻假制假的違法行為。
國家質檢總局宣布對所有嬰幼兒乳製品生產企業實行駐廠監管。目前派駐了1400個駐廠工作組,對所有的乳製品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管,督促企業進行嚴格有效的質量安全控制……
但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要想徹底解決危機,首先還是要從法律法規源頭上做好監管。
這種背景下,已經成為並且還將持續作為中國乳業界的典範樣本的嘉穀乳業,不僅僅是被重點參觀考察的對象,還是國家意見徵求的業界代表。
為此,嘉穀集團內部還舉行了專門的討論會議。
「今年堪稱中國乳業發展的轉折點。在今年之前,國內乳業經歷了近十年的野蠻生長,從一個人均牛奶占有量不到6公斤的國家一躍成為全球第三產奶大國。這樣的激進使得奶源建設、質量管理、監管法規等環節潛藏的問題在毒奶事件中集中爆發。問題總要一個一個解決的,國家向我們徵求治理意見,大家怎麼看?」楊業問道。
治理無非是從立法、監管和產業升級入手。
王昱業首先開口道:「如果說一個多世紀前的美國『泔水奶』事件,促成了他們《純淨食品與藥品法》的誕生;2000年的島國『雪印奶粉事件』,推動了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時候催生出我國的第一部《食品安全法》了。」
在座所有人點頭。
很難相信,作為一個大國,在此之前,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居然沒有一個獨立完整的法律。
原來只有一個《食品衛生法》,對原來的食品要求程度,止於「衛生」當然,其實連衛生都做不到,更別說安全了。
從《食品衛生法》到《食品安全法》,別看只是兩字之變,但不僅是法律名稱的變化,更是監管理念的提升,將食品從「衛生」升級到「安全」。從此,「食品」與「安全」合而為一。
國人真正關注「食品安全」,大多是從三聚氰胺事件開始的。該事件不僅引發了國內乳業危機,也暴露出國內食品安全監管與保障機制的缺失和不完善。
事件曝光後,輿情沸騰,媒體與公眾的不斷拷問,把法律缺失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創立國內在食品方面的第一部安全保障法律已是大勢所趨。
齊政繼而補充道:「有了法律,還要在監管上嚴控才有意義。我覺得,可以建議國家組建一個食品監督管理總局,統合食藥監、質檢、工商等部門的相應職責,覆蓋食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等全鏈條,實施全部環節無縫監管的食品安全治理思路……」
齊政知道,在原來的歷史上,國內乳業的艱難重建走了不少彎路。
在毒奶事件爆發的五年內,國家多個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規範奶源、價格、質量標準等方面屢出重拳,但三聚氰胺捲土重來等食品安全問題仍時有發生。
這也導致國內的消費者極度失望,開始通過各種途徑搶購港澳地區和國外零售市場上的嬰幼兒乳粉。
而這其中,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分散的監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直到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組建,國內食品監管「九龍治水」的局面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終結。
但那時,不少消費者對國產乳製品的信任已經在一波波的打擊中消耗殆盡了。
後世,《食品安全法》的誕生與國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