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益利集團的治沙實踐經驗,應該要做到「路、電、水、訊、綠」一體化治沙。即路修到哪裡,電就通到哪裡,水就通到哪裡,通訊就通到哪裡,綠化就輻射到哪裡。
錢學森老先生也曾經提出一個「沙產業理論」——沙產業要充分利用沙漠戈壁上的日照和溫差等有利條件,推廣使用節水生產技術,搞知識密集型的現代化農業。
知道了專家團內的爭議,齊政有意為沙漠大開發增加更多的籌碼。
無論是修建水庫,還是開發荒漠,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其中,電又是最不能缺少的。
電力,要麼從外面引來,要麼自己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
齊政選擇後者,但他沒有按照錢老先生的理論,選擇開發太陽能,而是首先選擇開發風能。
很快,沙漠裡就來了一批風資源工程師,開展測風數據分析、風場選址與產能評估等工作。
袁院士也很快就知道了,他過來問齊政:「你們是打算在沙漠裡開發風能?」
齊政乾脆地點頭:「沒錯。無論是騰格里沙漠,還是巴丹吉林沙漠,年平均風速4米/秒左右,年大風日數30-50天,都是沙漠中風能資源豐富區之一,這就為利用風能提供了前提。」
袁院士先是點點頭,但隨即又提醒道:「風電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的,投資需謹慎!」
齊政比誰都清楚這一點。
如果關注新能源,後世經常可以聽到一個說法「棄風限電」,說的就是風電發展之困。
蒙省是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占全國風能資源總量三成以上,具有得天獨厚的風能資源,並且建設條件好,開發成本相對較低。
但蒙省地區經濟欠發達,當地增量電力消納有限,更多只能外送。
問題來了,風力的隨機以及不可控和電網嚴格要求的安全運行在本質上是矛盾的。
風力這個大爺吧,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有時脾氣暴躁,有時溫柔如水……風力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導致風電併入電網後會衝擊電網,令電能質量惡化。
風電發展受到掣肘的最主要因素是上網問題,而一個制約風電上網的重要原因就是風電波動大。
西北風電場的建設風生水起,但最後的結果就是那麼多風車佇立在戈壁灘上曬太陽,即便有的風車在轉,大部分也是在那裡空轉。電發出來了輸送不出去,又不能存下來,還有什麼用?
當然,嘉穀建設風電場,首先是希望保證自家用電,暫時可以不考慮電力上網的問題。
但即使是自家用電,穩定性也是很重要的——風大的時候風機可以全速轉動,電力供應可以得到保障,但是遇到風力小,或沒風的時候就麻煩了!
而要怎樣儘可能保障風電場發電的穩定性,除了靠老天,也要靠選址。
駱工程師是嘉穀聘請的風資源調查兼風電場設計團隊的領隊。無論是從嘉穀的知名度還是從沙漠的開發計劃來看,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個不好惹的土豪。
面對這種土豪,最好是老實點。
因此駱工程師首先醜話說在前:「齊總,您應該知道,風在自然界一直處於變化狀態的,在不同年份其特徵並不相同,一個地區少風年與多風年的風能也相差甚遠。因此,評估某地的風力資源潛力,沒有長期的統計數據作為參考,其趨勢特點是很難說完全正確的。我們也只能按照現有的測風資料,提供風電場的設計方案!」
齊政理解地點頭,風資源跟氣象預報一樣,永遠存在廣大人民群眾希望100%精準預報而「臣妾做不到」的人民內部矛盾。即使有長期的統計數據作為參考,行業里目前也存在著不少力有不逮的困難。
駱工程師看到齊政理解,才露出了一絲笑容。
大概是見齊政不難相處,在等待初步數據的時候,他主動向齊政普及一些風電的常識:「國際上規定年平均風速6、7、8 m/s,分別為一般、較佳、最佳風電場。而我國上千個台站中,年平均風速在6 m/s以上僅幾十個,除高山站外,所剩無幾,選址問題仍是很突出的。老實講,沙漠風電場我還是第一次接
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