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馬觀花」,很快就到了種豬場核心區的豬舍。
整個豬舍內部很大一部分設施主體是木結構,而不是國內養豬場常見的以鋼結構為主。這是嘉穀養豬場生豬高密度飼養最佳解決方案的其中一點表現——提供趨自然而穩定的生存環境,包括但不限於新鮮空氣、四季恆溫以及安靜的氛圍……
但陸續參觀了兩個單元的公豬站後,給眾人最深刻的不是環境,而是公豬們的「體型」。
「種公豬的要求可高了,別的不說,這個……」育種工程副總工傅大維指指自己的襠,又用手圈了個圈,道:「三斤多重的敢想嗎?」
「真的假的。」在場的男人只覺褲襠一沉。
對於一個大型育種場來說,種公豬是很重要的。為了避免群體逐漸變為同一頭公豬的後代,一般要求種豬擁有的血緣越多越好。
這個種豬場內,因此擁有嘉穀農牧最龐大的種公豬群,達到1500多頭。
剛剛看的成年公豬中,「蛋蛋」的直徑看上去至少有十二三公分,雖然嘖嘖稱奇,倒也不算稀奇。但一換算成數量,兩三公斤重的蛋蛋,那真的是……
身為非畜牧學專業出身的男人表達了一言難盡的……總之,肯定不能用羨慕來形容的心情。畢竟,再追求「強悍」的男人,大褲襠好做,腰力也不足以支撐幾斤重的蛋蛋。
開了幾句玩笑,傅大維才介紹育種場的核心種豬群:「嘉穀系養豬場現在的主要商品豬品種,是『杜長太』,即以長白公豬與太湖母豬雜交的第一代母豬為母本,以杜洛克公豬為父本開展的三元雜交品種……」
育種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給企業、給社會在創造價值。歸根結底,豬育種工作無非是兩個目標: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如何提高肉的品質。
嘉穀農牧針對於大眾市場改良的「杜長太」品種,更多是圍繞第一個目標。
如何降低成本?
讓豬生的多,讓豬長的快,從而來降低養殖場的分攤成本和生產費用。
解決生得多的問題,體現在繁殖性能上——總產仔數、產活仔數、健仔數、斷奶仔豬數;解決長得快的問題,則是體現在生長性能上——初生重、斷奶重、生長速度、料肉比。
最理想的品種當然是讓豬生的多、長的快、肉質好,可惜沒有一種豬同時擁有這三種特點。現代育種的手段,就是讓擁有不同特質的豬種雜交,得到糅合了三個特點的商品豬。
消費者從市場上購得的豬肉,基本上都屬於三元雜交豬(三元即三個品種)。這就是三元豬是商品豬主流的原因。
理論上來講,參與雜交的品種越多,獲得的雜種優勢越大——行業最強的pic公司就採用四元、五元的雜交生產體系。
問題在於,參與雜交的品種越多,生產管理的難度就越大,基因特徵穩固下來所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
所以,嘉穀在高端豬育種中也開始採用四元的雜交育種體系,但普通商品豬還是採用最主流的三元雜交。
嘉穀引進的長白豬原種群、杜洛克豬原種群,經過持續的選育,具有無以倫比的「大豬、快豬」風格;而本土的太湖豬品種,是世界上豬種中繁殖力最強,產仔數量最多的優良品種,許多國家都引入太湖豬與其本國豬種進行雜交,以提高其本國豬種的繁殖力,坐擁地利的嘉穀農牧自然不甘示弱。
「我們的杜長太核心母豬群的psy目前已達到32頭……」
這次輪到王秉文想問了,真的假的。
psy,也即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頭數,是衡量繁殖性能的核心數據之一。
與國內平均水平的17頭對比是沒有意義的,只拿養豬巨頭們的表現對比。就溫氏這些大企業? psy也不過是在22-26頭左右。
當psy上升到30以上,已經是朝著傳說中的丹麥養豬水平看齊了。
不過,不等提問,王秉文就回過神來:這完全有可能。
作為全國豬聯合育種協作組專家,王秉文還是心裡有數的,真要說嘉穀農牧的「杜長太」母豬群與行業內的母豬在繁殖性能的差距真有那麼大?應該不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