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宏不至於樂不思蜀,但他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混得如魚得水倒是一點都不假。
嘉穀集團很早就有了海外圈地計劃,一直到今年才正式啟動。
長相憨厚,實質長袖善舞的張澤宏帶著從戰略公關部挑選出來的精兵強將,按就近原則,早早地繞著我國周邊的國家考察農業開發市場。
從東南亞、中亞再繞一圈到達俄羅斯遠東地區,累得夠嗆,也收穫不淺。
老實講,從國家層面上,無論是進入東南亞、中亞亦或是俄遠東地區,都是很難的。
東南亞多民族混居,各方勢力交織,就如同一個泥沼;疆省面對的中亞卻比東南亞好得多,和我國的關係也好很多,但因為是俄羅斯的後院,也不易染指;至於老毛子的遠東地區,更不用多說。
但是作為民間貿易卻是大有作為的。
個人來說,張澤宏不是很喜歡成熟市場,他更喜歡新興市場,例如東南亞、中亞。因為「新興」就代表著規則不完善,而規則的不完善代表著他可以上下其手。
在東南亞,他試探著做了一筆針對越南的種子生意,然後徹底打開了眼界相關的官員非常「熱情」,「熱情到」主動要求回扣,當然,附帶的他也增加了利潤。
還別說,越南的惠農政策比國內更好,因為反正是越南政府的錢,大家都不心疼,拼命撈。張澤宏充分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團結你我他,大家吃國家」。
中亞也不遑多讓。
在張澤宏看來,中亞和東南亞適合拓荒者,而不適合正規玩家。
因為中亞、東南亞多是法律很差的「流氓」國家,合同說撕毀就撕毀。張澤宏在考察過程中就學到一句話:這種地方合同有用嗎,那不過就是紙,關鍵還是看互相利益訴求和相處情況。
但不得不說,在這樣的「流氓」國家,發展機會也太多了。
當然,最後與俄遠東地區相比,東南亞和中亞還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剛到俄遠東地區時,齊政問過張澤宏對其的看法,張澤宏如是說:「俄遠東地區雖然農業開發潛力很大,但環境對外來投資太不友好了,建議集團慎重考慮。」
張澤宏有充分的理由證明這一點。
首先,俄羅斯的勞務審批政策、關稅和檢驗檢疫等措施繁雜,就抑制了中俄農業合作的快速發展。
俄羅斯地廣人稀,當地勞動力短缺,但俄羅斯偏偏就實行勞務大卡控制政策,抑制境外勞務輸入這種限制勞務指標的做法,簡直是平白導致企業用工成本的增加。
其次,農用物資過境相當難。
俄羅斯境內作物種子產量沒有國內種子產量高,而農藥和化肥等物資還是採用計劃供應的模式,需要提前一個季度報計劃,不僅價格高,而且需要到莫斯科購買來回一趟黃花菜都涼了。
至於進口,那必須不允許啊。
另外,你想使用國內的農機具?可以。只需要得到莫斯科出具的許可,並繳納保證金,且只能在俄羅斯境內工作2年,如到期不返回,呵呵,對不起,保證金不返還了,機械工作也不合法了。
除此之外,俄羅斯方面政策相當不穩定。
農業開發方面,俄羅斯就沒有對企業的統一收費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地方政府的自由度大。所以,地方政府換屆後,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什麼?以前的政策是這樣的?我不管,我心情不好,趕緊將政策改了……
這尼瑪,哪個投資者扛得住啊?
遠東的農業發展極為薄弱,耕地面積大概只占全部面積的3%,耕地利用效率較低,大面積撂荒。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依靠自身財力根本無法實現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發展和振興,因此希望外資進入從事農業,補充國內農產品供應量;但又擔心遠東地區被外國移民「異化」,體現在政策上就是一時鼓勵一時又限制。
此時的老毛子一點都沒有喝酒時的豪爽,用張澤宏的話來說,老毛子大概是還沉湎在昔日超級大國的心態里,時不時把外來投資當作保護費,錢我收下了,人你可以麻利地滾了。
總之,張澤宏就這麼列了個一二三四五的理由,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