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如同武俠江湖,也有南北派的紛爭結盟。
南派主打巴氏鮮奶,他們均是地方品牌,多據守在南方城市,以發達的地方消費需求謀生。
巴氏鮮奶採用7285度低溫滅菌,能保持口感和營養,但通常只能保存幾天,限制了配送範圍。因此,通常只有產奶地300公里以內的城市能被品牌覆蓋。
北派則主打常溫奶,採用了135152度高溫滅菌和利樂包裝,能配送到全國範圍。其代表便是雙雄伊力和猛牛。
依託於此,乳業也形成了乳協、奶協兩大組織。
前者由伊力、猛牛等基地型乳企支撐,隸屬輕工業聯合會。後者由光明、三元等地方乳企支撐,隸屬中國奶業協會。
多年來,兩個陣營在一波又一波的口水戰中互相攻擊,最終常溫奶陣營漸占上風。
如果不是兩派的明爭暗鬥,國內的消費者可能直到現在也無法弄清巴氏奶和常溫奶的真正區別。
有意思的是,嘉穀乳業身處南派的地盤,卻屬於北派的陣營。
常溫奶陣營的伊力和猛牛主要使用的是利樂的常溫奶無菌包裝,而光明等巴氏奶企業則主要使用美國國際紙業公司的「新鮮屋」包裝。因此,兩業陣營角力的背後,是兩大國際包裝巨頭的利益爭奪。
帶著後世記憶的齊政知道這場戰爭的結局,常溫奶陣營最終占據了牛奶市場近70的份額,大獲全勝。而隨著國際紙業被收購,它原本的巴氏奶紙盒包裝在華的市場擴張計劃也成為了泡影。於是,利樂幾乎是一統天下。
但是在當下的時間節點,戰火正酣,或者說,常溫奶占據一定的優勢,但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
對於兩派陣營之爭,楊業是最熟悉不過了。
「現如今,兩大陣營開啟了標鮮戰爭。誰能贏下這場戰爭,誰就能掌握主流話語權。而我們常溫奶陣營必然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楊業信心十足地對齊政說道。
所謂標「鮮」戰爭,就是爭奪在包裝上標「鮮」字的權利。
為什麼一個「鮮」字會引起這麼大的爭執呢?
其實在齊政看來,這不過是一場鬧劇。
最初是因為國家要求學生奶必須全部使用鮮奶,不能使用奶粉。因此專家建議以是否使用鮮奶為區別進行標註,具體的工作就交到了奶協手上。
前面說了,奶協背後是地方巴氏奶企業。於是奶協很快就將這個鮮奶標誌概念擴大了,變成了加工的是巴氏奶還是常溫奶為依據,也就是說,常溫奶經過加工後就不新鮮了,因此不應作為學生奶,等於是將常溫奶踢出了鮮奶陣營。
這下子常溫奶陣營肯定不同意啊!於是乾脆提出,既然這樣,標鮮就沒有意義了,所有奶都不能標鮮。
圍繞著「標鮮」,兩大陣營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
事關利益,絕非意氣之爭。
巴氏奶企業一般奶源不充足,缺乏奶牛飼養的發展空間,但因為靠近城市消費市場,在營銷策劃上主打「鮮奶牌」,以鮮取勝。
常溫奶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低價奶源,常溫奶保質期長,在營銷上突出「方便」和無污染,以價取勝。
通過簡簡單單的標鮮,前者是希望將常溫奶與「鮮奶」行列徹底區分開來,拉開不同的檔次。尤其是地方上的中小奶企,保持一個「鮮」字就好比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後者則乾脆是釜底抽薪,扼殺巴氏奶在營銷上的競爭優勢,一舉將巴氏奶陣營徹底擠垮。
其實,說到底,大多數消費者可能並不清楚甚至不關心巴氏奶、常溫奶、鮮奶等等這些名詞的準確定義。
但乳企心知肚明,正是這些令局外人迷惑的名詞,把他們分成了不同的陣營,並賦予了他們競爭力和巨大利益。
總之就是一地雞毛。
齊政就無奈地對楊業說道:「其實,這樣的爭執對整個行業而言又有多大的意義呢?大家都不踏踏實實地謀求發展,反而是天天在口水戰,最後誰都不是贏家。」
楊業對此也無可奈何:「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奶業這個行業太混亂了,往往是一方還
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