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躍馬大唐 > 第一一零九章 通州

第一一零九章 通州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輸出章內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更新的事說一下。有兄弟說我一天一更太少。但其實這一更字數分開了是兩章,我只是合在一起而已。字數也一直在六千左右。後面會一直保持在5000+直到完本。另外我在準備新書,寫大綱查資料寫開頭什麼的,特別耗費時間。人的精力還是有限的,也只能如此。新書被斃了一稿,我已經很鬱悶了,求安慰。)

    數日之後,分別來自於兩個朝廷兩個皇帝發布的昭書紛紛抵達大唐各地的州府縣域之。兩個不同的朝廷,兩個不同的立場,相互都不憚以最惡毒最兇狠的詞彙和罪名攻擊對方。都表達出必置對方於死地的決心。

    大街小巷,貼滿了這些謄寫的詔書。甚至成都府的大街,也有李瑁一方的細作連夜貼的討伐王源的檄和李瑁的詔書,並有懸賞王源首級的公告以及號召軍民投誠升官的公告。同樣,在長安街頭,成都來的詔書也貼的到處都是,雙方的細作和探子都為這場輿論戰貢獻了最大的力量。

    東南和西南以及荊湖等地,這樣的詔書和公告也貼的滿街都是。甚至於在一道牆,相隔數尺便是兩份來自不同朝廷的公告打擂台。百姓們可以逐字逐句的相互映照著來讀,甚是有趣。


    在經歷了幾天時間的混亂和迷惑之後,很多百姓們做出了自己的立場的選擇。大江南北,秦嶺東西的大小城池的街道,你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場景。兩撥百姓在街相互指責謾罵,甚至於相互鬥毆打架,便是為了為了各自的立場而起了爭執。

    支持王源的一方明顯占據多數。這不僅是因為王源在大唐的名望高於李瑁,也是成都朝廷的昭告更加的有證據。譬如那封和回紇人簽訂的以城池土地換取兵馬的協議的謄印副本,面還有李瑁和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的親筆簽名,這顯然更有說服力。而且從功績而言,王源和玄宗的組合明顯要強過李瑁和李光弼的組合。王源是大唐百戰百勝的名帥,對南詔、吐蕃、回紇、安祿山的四次征戰,都是對外,而非對內。早已名滿天下,成為天下人心目的大英雄。而李瑁的形象本不佳,在加最近他在東南的強征壯丁之舉更是激起了百姓的痛恨。那李光弼雖也是名將,但他的功績和王源相簡直便是螢燭之光和日月爭輝了。

    但也有很多百姓選擇了沉默和立,他們從兩個朝廷的詔書之看到了很多觸目驚心的內幕,他們對兩個朝廷其實都很失望。誰是誰非,其實在他們心目並不重要,他們只是為自己的命運擔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如此局面,一場大戰即將爆發。好容易安定下來的日子或許又要陷入顛沛流離和生死無著之了。

    ……

    十月十二日,李瑁一方的五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二十萬人,由李瑁御駕親征,以鄭秋山為輔佐,攻向慶寧二州直取隴右道。一路三十萬大軍作為主力,由李光弼統帥,直接從金州出兵攻向通州,直取蜀地核心。

    實際,李瑁鄭秋山這一路的兵馬起的是佯攻牽扯分散對方兵力的作用。真正的進攻兵馬便是李光弼的三十萬大軍。這才是直搗黃龍的主力大軍。從通州到成都之間僅有兩城相隔,距離更短。所以,兩軍交戰的重點必是在李光弼這一路,而非李瑁這一路,這也是為何李瑁要走路的原因,因為相對而言,路軍更加的安全。御駕親征自然是要以安全為先。

    十月十四日,李光弼的三十萬大軍暢通無阻抵達通州城下。而通州城,王源率十萬神策軍大軍已經在城頭嚴陣以待。

    王源對此戰的部署也是兵分兩路相抗。十五萬神策軍分為兩路,一路五萬人馬由高仙芝率領,於慶寧二州迎敵,剩下的十萬大軍則由王源率領迎擊於通州。兩路兵馬面對都是超過自身兵力數倍之敵,可謂壓力巨大。

    在出兵之前,王源和高仙芝有過交流,王源告訴高仙芝,北路的五萬兵馬不宜死守,而只能拖延時間進行滋擾。萬不得已,隴右道可以放棄,高仙芝需退守成都。堅守成都這是高仙芝的終極任務。而王源



  
大蘋果推薦:  錦衣風流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大周王侯  大明風流  代晉  
隨機推薦:  最強升級系統  特戰之王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鋼鐵蒸汽與火焰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躍馬大唐"
360搜"躍馬大唐"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