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雖然心中大為震驚,但是卻不好明問的,這種事,心知肚明就好。
而李桓到底還是閱歷淺,回宮後沒幾句話,就被景文帝給套得差不多了。
李桓自己絲毫沒有意識到什麼,但是景文帝卻是在他退下後,很滿意。
「謝修文的確是有一顆隨時保持清明的腦子,他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更清楚地知道身為臣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不錯,日後有他幫襯著,朕也放心了。」
這話就等同於在變相地定準日後謝修文的地位了。
大總管低頭不敢接話,這等消息,可是不敢傳出去分毫的。
不過大總管也在此時想明白了,聖上這是最看重五殿下,若是沒有意外,日後入主東宮的,就是這位五殿下了。
無可否認的,景文帝是位明君,但是他這些年殫精竭慮,再強壯的身體也是吃不消的。
好在這些年有幾位得力的臣子幫襯著,至少能讓他睡一個安穩覺,否則,這身體還不知道要虧損成什麼樣。
大總管跟在聖上身邊多年,自然什麼都懂,聖上信重謝修文大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些年,謝修文大人也曾舉薦過不少年輕臣子,有的是世家出身,但更多的還是寒門出身。
而且不管謝大人如何舉薦,又是如何上奏,從未在人前攬功自居,一直都是強調同為君王做事,當以大局為重。
多年來,謝大人並未拉幫結派,與鄭閣老他們又不太一樣,這才得聖上倚重。
想明白這些,大總管覺得自己日後也得多往五殿下和謝大人那裡靠一靠才是。
短短十年,謝修文已經從一介榜眼成為了正三品的吏部尚書,這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
可謝修文做到了。
而且多年來,他的官聲一直不錯,縱有幾分爭議,但也都無傷大雅,甚至是連其夫人手上了有餘錢,也會想著幫助夫君來安撫災民或者是去救助一些孤兒寡母,如此,再也無人小看這位謝夫人。
王進性子耿直,而且有時候不太懂得處事要圓滑一些,難免會得罪人,此前謝修文還是找機會推薦了王進,讓他入吏部任右侍郎一職。
六部中,每部設侍郎二人,雖同為正四品,但是仍有左右之分。
一般而言,左者為上。
王進能升職到正四品侍郎這個職位,還全賴於謝修文的提拔,否則以他的人緣,莫說是升職了,能不能在京城安穩地待下去都是個問題。
有能力是一回事,但是能不能讓自己有機會施展能力是另外一回事了。
謝林還是入了戶部,不過職位並不高,如今只是正五品的戶部郎中,但是還兼任崇文館的講師,乃正四品,所以嚴格來說,謝林的官階並不低,但是手中的權利並沒有那麼大,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謝林升官是早晚的事。
如今景文帝再提清丈一事,最急切的便是戶部。
清丈可是大工程,不是三五個月就能弄完的,少則大半年,多年要超出一年方可完成。
最要緊的是,此次清丈,聽聞還是為了後續的一些要事做準備,他們這位帝王,是想要動一動世家權貴的飯碗了。
也因此,戶部尚書和兩位侍郎三天兩頭地請病假,可以說是輪番歇班,就怕再把這件苦差事給派遣到自己身上。
這可是得罪人的苦差事,哪怕是稱病歇上半年,也比攬了這苦差事要好。
偏偏,景文帝就是這說一不二的性子。
是你想不干就能不乾的?
朝堂上各派系又開始因為要清丈一事而暫時地團結在了一起,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謝修文。
他並不覺得聖上的決斷有什麼不對,無論是採用先帝時那位大人提出的一條鞭法,還是新政,都無可厚非。
民為天下之本,若是不能讓老百姓們吃飽穿暖,這天下早晚還得亂!
所以,謝修文是從根本上擁護聖上的新政的。
當然,無論聖上決意如何走這條路,清丈都是第一步。
大治朝有藩王十餘位,基本上都是閒散王爺,按制,府兵頂天兒了三千,這
第359章 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