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農業中華 > 第六十四章 戰後變化

第六十四章 戰後變化

次的交換,只能是讓台灣的大陸人越來越多,而到大陸的台灣人在人口比例中幾乎等於無。

    大陸的官員到了台灣就下到了老百姓第一線,和老百姓吃住在了一起。而台灣的幹部不知道的是,大陸政府職員在就是一個公務員而已,是為老百姓服務的公務員。是沒有特權的。

    只是大陸的生活質量和科技水平要高太多了,他們也沒有人想回去。

    張春因為在連雲市住得太久了。所以一些事情也不知不覺地找過來。所以1937年3月。張春就跟著梁思成和林徽因組成的中國傳統建築調查隊出發了。

    這個調查隊已經調查完了江蘇和安徽的民居。準備北上,他們要先到安陽和哪裡的考古隊交流商周時期的建築特點。然後轉道山西平遙、西安古城,最後前往西藏。

    由於蔣介石針對德意日的反共聯盟提出了不同意見。而中共對日本進行的對馬海戰,實際上給了蘇聯喘息的機會,也讓史達林看到了希望。鑑於中共現在拒絕單獨和任何國家簽訂協議。蘇聯派特使前往廣州,和中國協商在中蘇友好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簽訂互不侵犯的協議。

    蔣介石此時急於確定黨政軍的威信和地位,同時也像走一條中間路線,所以電傳東北、武漢、台灣、西藏政府前往廣州共同談判。

    伍豪和林長民就動身去了廣州。

    西藏政府,班禪和熱振活佛、劉曼卿剛剛完成教育改革。

    劉湘從醫院出來後,繼續投入到了甘孜到昌都的交通線。因為甘孜阿壩的交通和教育改革已經基本完成了。


    同時劉英到了噶爾,就是為了打通喀什到日喀則的交通線。第十五軍已經組建,軍隊中約有三分之一的藏族士兵。彭德懷在日喀則和學生、技術人員同吃同住,就是為了建成工業體系。

    由於技術是現成的,發展很快。日喀則機械廠已經能夠生產槍械和火箭彈。除了冶煉跟不上來,這些槍械壽命受到影響以外,其它的單兵已經沒有多少區別。冶煉上不來,是因為從礦山勘探,到開採,到冶煉到合金,到鑄造,這個過程不是一年就能夠完成的。不過就算是這樣,彭德懷也鬆了一口氣。

    比較可喜的是農業。西藏的鹽湖資源發達。生物化工廠的技術克服了環境因素,成功製造出了生物鉀肥。結合農戶的農家肥技術,在低海拔的拉薩一帶給農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西藏的農業基本上沿著雅魯藏布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流域分布。雅魯藏布江占據大多數。這些可耕地相對於林地來說,比例很少。所以西藏農業政策還是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這個工作主要是漢人和少部分解放的農奴們進行的。

    土地分配政策已經不可阻擋,連一些底層的喇嘛們也參加了土地分配和從事農業活動。而這裡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從溫帶到寒帶,從潮濕多雨到高寒少雨,多層梯度變化,這讓學生們帶來的各種種子幾乎都能找到落腳點。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交通和加工業,因為西藏東南部豐富的林業資源,如果沒有加工業,就不會形成產品。形不成標準交通系統,各地的政府就因陋就簡先形成公路系統。

    這都需要時間,這些基礎打好以後。內地的設備材料才有可能運送進來,形成加工體系。

    由於西藏的農業極為原始,雖然畝產依舊不高,1936年年底,西藏的糧食產量就直接翻了兩番。不僅是藏民和軍隊吃飽了肚子,市面上還多了一些農業加工食品。豐富的糧食品種改變了西藏奶茶糌粑等傳統的簡單食物。

    很多牧民被吸引到了農村定居。這也完成了高原減少畜牧人口的戰略。只是這個速度有點過了,藏民們餓怕了,只要有吃的,他們就會流向那裡。結果很多高寒的草場只剩下了漢人和軍人。

    班禪不得不號召喇嘛們前去最艱苦的地方和漢人們一起修行。

    不得不說宗教有時候非常起作用。它會讓人狂熱和有持久性。大地的守護者和裁決者的思想,確實可以藏傳佛教的思想契合。當這個觀念成型後,喇嘛們比普通藏民更加容易接受漢人們灌輸的林業,農業和牧業知識。也能夠接受天道循環的理論體系。只是系統論和控制論、矛盾論對他們來說還是複雜了一點。

    西藏的宗教形成於較為簡單的自然環境,正因為簡單,所



  
郁榕推薦:  狩宋  
隨機推薦:  二十面骰子  執魔  娛樂帝國系統  腐爛國度之活下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農業中華"
360搜"農業中華"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