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堂的老師從農學堂中的十三四歲的畢業生中臨時抽了五個人到新學堂當教師。三個女生,兩個男生。這是袁芳有意安排的,為了提高學校女孩子的地位,促進女童入學率。只不過這些學生只是臨時幫忙,教師還得另外聘請,她們最後還是要到農學院繼續學習。不管怎麼樣,她們的素質都不是外面的學生能夠比擬的。
女童入學不僅有貧富問題,還有社會傳統觀念問題。
還不到春節,新學堂里的貧困學生已經達到了兩百人,袁芳不得不暫停招收。只能等到徐振鵬農學院財政收入統計和明年的財政預算確定後再作打算。因為精工所和化工所已經急得嗷嗷叫了,沒有錢他們很多事情都辦不成。
雖然去年的秋收是個大豐收,但是紡織廠和棉油廠的產量有限,窯口的生產被打亂了,實際收入很少。南張村、採石村和小鳳坡的人口要多,至少還需要補助一年。守備隊和新學堂、處理廠需要補貼。徐振鵬沒來之前大家還不覺得,但是賬目一弄完,才知道實在不夠用。夏收過後,各種預算打進去,錢很快就沒了。
好在顧明截留的雲龍鎮秋夏兩季火耗銀子有近一千兩,全部貼進去才沒出現問題。
不過南張街和雲龍鎮李家市場會帶來一定的收入,情況慢慢會好轉一些。
南張街和李家市場的稅收模式,實際上就是印花稅的模式。農學堂實在是缺乏財務人才,靠袁定國一個人無論怎樣也忙不過來。簡單的收支可以,到張春的辦法出來時,他們也沒拿出什麼好辦法,直接把張春和李明毅的談判內容照搬過去。
南張街,現在成了山里人唯一對外交易的市場。前來交易的山裡人越來越多,小鳳坡和採石村都設立了路卡,給山民發放路條。山民憑藉路條可以到南張街進行交易。南張街的集市現在比雲龍鎮可大多了。來往南張街的商家已經不止有吳家一家,雲龍鎮和拖船埠的商行幾乎都在南張街租用了商鋪。南張街已經發展到沿南河長達三公里。而雲龍鎮西街只有一公里多一點。
張春的辦法讓徐振鵬大為讚嘆。因為現在南張街的稅收成了除了糧食生產以外的,最大的收入。
新民商行因為要為精工所和化工所進口原材料,勉強持平就不錯了。連籌建蒙學堂的銀子也消耗的是新民商行的流動資金。是袁定國利用新民商行良好信譽拖欠的貨款。
農學院所轄的牛頭山、金雞嶺、竹皮山、綠源山經過林業組的改造,現在產出非常豐富。水果除了自己用以外,還能出售。不過板栗成了醫用酒精的專用品。油茶成了油脂廠原料。用水稻釀酒張春還是覺得奢侈,現在除了南張街張秀清自己收購稻穀釀酒以外,歸屬於農學院的水稻一律不准釀酒。
牛頭山大面積板栗林板栗產量很高,化工所和農業所聯合把原來的槽坊改成了工業酒精生產廠。板栗的加工性可比水稻好多了,農業所微生物組的酵母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雖然王自立已經轉向了化工所和精工所。但是那些孩子們對於微生物的了解,比王自立這個半路出家的「愛好者」要專業多了。
林業所利用栗樹修剪下來的樹枝樹幹種植香菇,效果也很好。
金雞嶺上種了很多油茶樹,因為有板栗的先例,化工所認為油茶的加工性要比棉籽好。油茶已經開始掛果,這也是化工組著急擴建食用油廠的原因。
酒精生產線已經生產了半年,因為才試運行,產量不大,農學院自己研究和衛生所夠用了。工藝成型後,產量會大增。並且在此基礎上建成一個醫藥廠。這是農學院的野心,連南張街的地盤都規劃好了。
衛生所已經有了二十多個學生,最早的已經有十年的醫療經驗,不再是以前半學徒的時候了。所以農學堂在南張街準備修建一個標準中西醫結合醫院,因為到衛生所看病的太多,有些干擾學院學生的學習。衛生所地方太小也轉不開。
雲龍鎮也有人到衛生所看病。不過前李村封閉了,除了守備隊不讓進。所以都是乘船。南張街有一艘商船,現在商船已經改成客船了。兩艘貨船在採石村。
石女村沿著南河修了一條路到南河橋,到南張街近了很多,山民們都走這條路。
這些都需要銀子,好在徐振鵬到農學堂三個多月,財政和建設開始變得有序,統籌和規劃正在改進
第22章 王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