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 復社興起
捐納制度一經推出,那些『懷財不遇』的大金主、大商人,一窩蜂地往南京湧來。虛官、虛爵的銷售情況,也只能用火爆來形容了。這才不過五六天的光景,馬士英一手簡拔上來的吏部尚書會同戶部尚書倆人樂顛顛的就來了,把冊子一上,喜眉笑眼地說,這幾天的功夫已經賣出去六十萬兩銀子了。未來一個月的銷售情況,只會更加的火爆。因為各地聞訊的大金主,正在往南京趕的路上。
戶部尚書與時俱進,還拿出了一份曲線圖。說這是澳洲經濟顧問們估計的銷售曲線,按照這個曲線,起碼未來三個月都處於上升期,預計至少會給國庫帶來至少四百萬兩白銀的收入。
但這僅僅是開始這年頭的大金主、大商人雖然有錢,但畢竟還是少數。一人掏個幾千兩銀子的,哪兒不是了?這些大金主圖的就是虛名,行走方便,見官不拜,與那些小吏打起交道來底氣十足。哪怕就是見了正牌當官兒的,對方也得禮遇三分。至於真正熱衷權力的,根據這幾天反饋回來的情況,實在是有限。所以這捐納之策,最多半年之後,攫取上四百萬兩白銀,其收入就會緩緩下降最終平穩。預計最後每年朝廷能增加個百八十萬兩收入哪兒不是了?
而真正的大頭確是戶籍捐納制度。
別看一人幾兩銀子的不起眼,可架不住基數大啊。現在天下大亂,戶籍早就亂了套,北方涌過來的老百姓裡頭,指不定有多少是匠戶、軍戶。至於商戶,到了明朝中葉就逐漸淡化了,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商戶。通常都是大戶人家派出僕役去打理自家生意。所以商戶屬於賤籍,已然形同虛設。
明代戶籍制度,分民、軍、匠、商。
民戶裡頭除了自耕農,還有儒跟醫。軍戶分校尉、弓、輔兵等等。而匠戶就廣了,廚子、裁縫、馬船、鹽灶等等。此外還有寺、觀,和尚、道士另行管理。
根據南京戶部八年前的冊子統計,長江以南最少有軍戶、匠戶三百萬戶
三百萬戶啊就算一戶有一人脫籍,那加起來還是一千多萬兩銀子啊。眼下政令剛剛頒布,尚且沒有傳遍鄉野,待過上一個月萬民皆知你再看看,每月上繳的改籍銀子少說得百萬。如此一來,不消半年,國庫充盈,他馬士英不論是整頓兵備還是推行改革,都有了十足的底氣。
得了好消息的馬士英心情舒暢,一時間躊躇滿志,就等著銀子滾滾而來,之後再大展拳腳,全力施為。
與此同時,大學士王鐸的府邸裡頭人頭攢動,一幫子復社人士齊聚一堂,圍坐在廳堂之內,群情激奮,你一言我一嘴地對捐納制度破口大罵。
大學士王鐸坐在正位,瞧著底下一幫子年輕得耀眼的政治新星,連連感慨歲月不饒人。他王鐸曾經也年輕過,可現在……現在是這般年輕人的天下了。
眼前這般在王鐸看來的年輕人,雖然有的出身於東林黨,或者其祖輩就是東林黨,對東林黨有著一定的好感,但卻不是東林黨。而是除東林黨外清流的另一大組織——復社。
從前的時候,東林黨勢大,小小的復社根本就不入其法眼。可揚州戰役之後,一切都變了。不論是簽署投名狀,還是『水太冷』的典故,讓東林黨在輿論當中的聲望大損。
馬士英那廝還真能忍,生怕一在朝廷里下子除去一百多個東林黨人會引起巨變,所以當堂燒了那份投名狀,從而換得了史可法等人的擁戴。經此一役,東林黨一分為二。一部分人恪守著反對黨的本分,依舊跟王鐸站在一個陣營。剩下的乾脆隨了史可法,投身到了馬士英身邊。
此消彼長之下,馬士英業已完全控制了朝廷。接下來的四個月時間裡,馬士英整肅完朝政,終於轉過頭來按圖索驥,開始動刀子了。
或者找個小錯直接貶斥,或者來個明升暗降,幾個月的功夫,朝堂里的東林黨為之一空。老王鐸回首四顧,眼淚差點沒下來,貌似除了他自己,連一個黨羽都沒剩下。這馬士英實在是太欺負人了
與此同時,馬士英掛著不論出身,唯才是舉的牌匾,讓復社的力量迅速在朝堂上壯大起來。
且看看與會人等吧,兵部侍郎顧炎武,吏部員外郎黃宗羲,翰林院編修方以智,吏部侍郎夏允彝,武毅軍中軍陳子龍,刑部員外郎黃淳耀……唯二白身的,一個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