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連續十天,劇院的門口都排起了購票的長隊。而且觀眾的層次也越來越高,起先只是小市民,後來陸續出現了一些有錢人,再後來甚至出現了幾個小貴族。廣告很重要,風評同樣很重要。莫泊桑的《羊脂球》雖然簡短,卻極具諷刺色彩。倒是讓巴黎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十天的演出,讓劇團收回了成本,扣去花銷,還略有盈餘。預想中的狂潮卻沒有到來……這或許跟這個時代人們的口味有關。除了有思想的少數人,誰樂意來看一個臃腫妓女的故事?
與《羊脂球》的成績平平相比,作為背景音樂的《瓦妮莎的微笑》卻大火起來!以至於後期,總會有某個管家模樣仰著脖子的傢伙,自報家門說是哪個貴族的管家,邀請鋼琴師去為其酒會演奏。
聽著給出的價錢,任楠倒是很心動,但僅僅動搖了一下,便擺出了一副藝術家的嘴臉:音樂怎麼能用金錢來衡量?不去!
十月十一號,劇團全體放假。大股東陳江華再次埋首案牘,這次與喬治.伍德一起,足足花費了一周的時間,這才搞定了《陰謀與愛情》的劇本。
與此同時,劇團租用了一家稍大一點的劇院,繼續演著短劇《羊脂球》。陸續的演出,上座率總保持在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劇團雖然做不到日進斗金,但維持生計是沒問題的。
又是二十天過去,這二十天裡,劇團每天除了演出,剩下的時間全用來排練。文學大盜賊陳江華生怕賺不到錢,愣是無恥地將普希金的詩句揉在了《陰謀與愛情》裡。
十一月份,《陰謀與愛情》公映。可能是因為劇團因為《羊脂球》已經在巴黎小有名氣了,首映的時候上座率倒是不錯。三百人的坐席,差不多都要坐滿了。似乎巴黎人很期待這個名叫普羅派拉的劇團。
很明顯,席勒的劇作更加符合巴黎人的胃口。有政治,有陰謀,有愛情,愛恨交織,最要命的是結尾還是個《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悲劇。再加上普希金的那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及鋼琴曲《夢中的婚禮》,簡直就是大號的催淚彈!
演出結束的時候,看著陰謀中死去的男主人公,觀眾們如同打了雞血一般,一邊掉眼淚,一邊拼命的鼓掌。恩,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巴黎人大多都是受虐狂。否則怎麼會一邊掉眼淚一邊鼓掌叫好?
於是乎,這次劇團是真火了。當然,我們必須要理解,十七世紀的法國佬,既沒有電視電影,更沒有網際網路,娛樂生活匱乏的要命。而那些混吃等死的貴族,一天天的似乎除了進行造人運動,就是尋找各種各樣的樂子。邵北曾經說過,巴黎是一座神奇的城市……空氣中飄蕩著淫糜的氣息,到處都是想要合二為一的男女,想要合二為一的女女,想要合二為一的男男——關於氣息這一點可能有點不太準確,或者是強大的屎尿味遮掩住了一切,但其餘的說的沒錯。
所以,當這幕跌宕起伏,充斥著陰謀、愛情、悲劇等關鍵字的戲劇上映的時候,幾乎一夜之間便被巴黎人民捧上了神壇。
換更大的劇場,門票從五個蘇提高到八個蘇,進劇院的時候必須身穿正裝……一系列的變化,絲毫阻擋不了巴黎人的熱情。那些還算富裕的藝術家們,看完了第一時間跑到後台追問誰是劇作家,要與其進行一次文學家之間的交流;附庸風雅,並且閒的蛋疼的貴族們,一邊滿意於情婦通紅的眼睛,小鳥依人地靠在自己的身上,一邊鸚鵡學舌地念叨著『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甚至連門口售票的老頭都學會了普希金的詩歌,並且加以改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來看《陰謀與愛情》吧,只要八個蘇,明天就提價了……』。
事情發展到後來,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公映的第六天早晨,樓上的包廂來了一撥人。然後沒等開演呢,某個傢伙突然高呼了一聲,隨即全體觀眾起立,朝著包廂的方向鞠躬致敬。看到這種情形,陳江華猜測對方一定是個大人物。然後喬治.伍德結結巴巴地告訴他,來的是奧地利的安娜還有她的兒子,那個日後的太陽王,路易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