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既是國家!
在十七世紀,這個戰爭形態從冷兵器逐漸過渡到熱兵器的時代,鋼鐵工業逐漸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戰場上除了比拼士兵數量,更多的是比拼誰的鋼鐵多。歐洲就曾經鬧過笑話,攻城戰打了一半,士兵報告將軍,必須要暫停攻勢了,因為沒有炮彈了。將軍把腦袋抓成了雞窩,逼得沒辦法,開始組織工匠搜集一切鐵鍋鑄造炮彈。
戰場上如此,民生經貿更是如此。龐大的鐵器市場帶來的巨額利潤,哪個國家都不曾忽視。兩百年後美國內戰,一名英國記者前往南方軍採訪。盤橫了一個月,回來對主編說「南方佬輸定了」。主編問為什麼,記者喪氣道「連奴隸用的鐵鍬都是北方佬生產的,南方佬怎麼可能答應?」。
莫名其妙來到這個時代的穿越眾深知鋼鐵的重要性。經過最初的適應期,鋼鐵生產以及相關的工業都提上了日程。不得不說中南(也就是澳洲德比港)這地方有些得天獨厚。李遠山用了20多天走了一圈,先是在東北部10來公里的海岸發現了可以露天開採的鐵礦,其純度令人髮指的接近百分之六十不說,緊跟著又在東南方三十公里的河邊發現了一處可以露天開採的黒煤礦。雖然儲量按照後世標準也就是個小礦,可運輸便利,直接裝船運;開採容易,挖掉表層泥土,下面就是礦藏。最大的好處就是距離極其近。
冶金組的頭頭,大齡剩女厲勝男聽聞了李遠山的報告,當即笑沒了眼睛。很是謙遜地表示,半年之內一定會搞出澳洲煤鐵聯合體。年產量什麼的,滿負荷運行,最高也就十萬噸吧。
厲勝男說的輕鬆,大家也沒當回事兒。都是從現代穿越過來的,那個時候,隨便一個小鋼鐵廠都是年產百萬噸,十萬噸還真不夠瞧的。可有個好事的穿越眾回頭一查,立馬蹦了起來。十七世紀整個歐洲年產鋼鐵才六萬噸啊!十萬噸……那豈不是要超越世界年產量的綜合了?
這一消息極大地鼓舞了某些野心勃勃的穿越眾。我們有遠超這個時代的技術,隨便搞個小鋼鐵廠就能超過世界產量的總和,還有什麼可怕的?
群情振奮之下,鋼鐵廠的建設加班加點,風雨無阻。四個月的功夫,煉焦廠搞起來了,一下子立起來四座小高爐,鋼鐵廠的框架也有了,甚至造了一台小轉爐,相關的軌道、索道以及料倉、鐵水包都準備好了,動力一半打算採用水力,一半完全靠人力。總而言之,鋼鐵廠一期工程完工。
然後滿腔熱情的穿越眾直接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提供動力的水壩距離竣工遙遙無期,熟練工人更非一朝一夕可以培養的,最要命的是冷軋熱軋車間,還有鍛造等等之類的工藝車間,這些都需要熟練工人!熟練工人從哪兒來?大鼻子們是好用,絕對無愧於灰色牲口的稱號,可一共就那麼兩百多號,早就被分乾淨了。土著?算了,土著們只適合干初級工作,比如採礦。
問題轉了一圈兒又回到原點,缺人啊!穿越眾急缺能聽懂言語,老實本分,吃苦耐勞,接受能力強的潛在熟練工人。決策組圍成一圈兒,對著上述幾條好一通研究,然後採用了排除法,最後總結出來了:能聽懂穿越眾的話,老實本分,吃苦耐勞,接受能力強,還要距離近……這他媽說的不就是明朝人嘛!
決策組隨即確定了近期開赴廣州灣招募明朝人的決議,緊跟著出台了柴油限制措施,全力保障海權號此次航行的需要。
蹲在陸地上兩個多月的王鐵錘馬上就高興了,總算能出海啦!然後他又舊事重提,再次要求給海軍乃至於陸戰隊配備新型的火炮以及步槍。要求也不高,第一要求遠超對方射程,第二要求安全穩定。
被召喚來的軍工組磚家秦煒,一聽王鐵錘老調重彈臉色當即就黑了。平心而論,軍工小組已經很努力了。
前段時間各個小組捷報頻傳顯然刺激了化工、軍工兩個小組。有了汞礦石,水銀很快就得以生產出來。純鹼有了,開採出的硫鐵礦經過煅燒等工藝製取了硫酸,兩樣合起來加上硝石,又製取了硝酸。有了三酸兩鹼,經過幾位化工、軍工「磚家」反覆嘗試,總算是搞出了雷汞。
而有了硝酸,不論是買回來得棉花還是費老主持生物柴油產生的副產品甘油,都有了用武之地。磚家們一邊查著資料,一邊反覆推演,總算在實驗室里製取了硝化棉與。不過這玩意可真
024海軍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