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過去,看見許多茶社,懸著旗幡燈籠,插著時新的鮮花,裡面都是尋常百姓吃茶聽說書,坐得滿滿當當,人人喜笑顏開。
秦淮河兩邊岸上的河房,都垂著珠簾、掛著薄紗,窗內影影綽綽的看不分明,但也瞧見幾個婀娜娉婷的身影在房中繡花朵、撲貓兒、玩耍嬉樂,銀鈴般的笑聲遙遙傳來,便是鐵石心腸的人也不免為之心懷一盪。
「好一副盛世繁榮的景象啊!」如果說淮安和揚州給韓大山留下了一副人們衣食無憂,鹽商富可敵國的印象,而南京更是一副盛世繁榮的景象,「恐怕大唐盛世的長安城也不過如此了吧?」
「恐怕大唐盛世的長安城也比不上南京啊。」李國棟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
雖然在前世的時候他多次來過南京,那時候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城市,但是在這個時代,他還是第一次來到南京。
「為何北方餓殍千里,屍橫遍野,南方卻如此繁榮?」韓大山很是不解的問道。
李國棟回答道:「因為旱災嚴寒之災對南方影響不是很大,雖然也有影響,可是畢竟南方氣候溫暖,河流縱橫,即便是一年不下雨,充沛的水量還是能夠供給水稻田。可是北方不一樣啊,旱災一到,河流乾枯,土地龜裂,莊稼顆粒無收。而中原的田地經過幾千年的耕種,自然的肥力已經不足了,本來收成就不好,再遇上災年,還有多少收成?」
「既然南方糧食豐收,百姓豐衣足食,為何朝廷不把南方的糧食運去北方賑災?」韓大山又問了一句。
「運糧食賑災?這糧食可是需要銀子購買的,皇帝哪裡有銀子?」
「怎麼皇帝還得花銀子購買糧食?這天下不是都是皇帝的?他要收糧食便收了,還得解囊掏銀子?」韓大山對此根本就不理解。在他心目中,整個天下都是朱家皇帝的,皇帝要銀子要糧食,還不是一道聖旨的事情?
李國棟沒辦法向韓大山這樣的粗人解釋這個問題,原因十分複雜,大明的天下還真不是朱家皇帝一個人的,當年朱元璋制定的組訓就是天子與士子共治天下。一開始老朱和朱棣在的時候還能壓得在那些官員,可是土木堡之變後,勛貴集團損失慘重,文官集團趁機奪取了權力,從此之後文官的勢力就越來越強大。
利用太監打壓文官,皇帝想要收回軍權?先是逼著正德皇帝殺了劉瑾,之後正德皇帝又落水;放出魏公公整治文官?天啟皇帝落水。你真當著天下是朱家的?
現在從崇禎皇帝每天聽著袞袞諸臣唱著明君的讚歌,一邊被忽悠削減商稅,增加農稅。而那些道貌岸然,狼心狗肺的傢伙,表面上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只要崇禎皇帝真的天啟皇帝的魄力的話,培養王承恩,恢復廠衛,派東廠番子或者錦衣衛去那些文官家裡搜一搜,哪個不是富可敵國?
只是李國棟這次下江南,並非是惹事來的,他可是老老實實的生意人,雖然他是一名朝廷的將領,卻也是大德旺商號的幕後老闆,而且李國棟的背後還有孫承宗的一幫人撐腰,同王承恩的乾兒子王坤都攀上關係了,那可是正經生意人。
有王全和趙峰之前鋪好的路子,李國棟很快就聯繫上了聯繫上了之前一直同王全有交往的一幫喜好飲茶的文人士子,其實李國棟知道,這幫人正是浙江茶商的後台。
李國棟一跺腳,狠狠心花了千兩銀子在顧橫波的眉樓包下一間雅間。之前請帖已經發出去了,邀請張岱、祁彪佳、陳繼儒等一批人來飲茶。
祁彪佳雖說江南士紳,曾任右僉都御史,卻還算令人敬重。清軍攻破南京的時候,祁彪佳寧可以身殉國也不願意投降當貳臣,這一點比錢謙益、侯方域那一幫人好多了。而且祁彪佳還是一名醫者,在他被崇禎趕回家的八年內,治病救人,救了不少百姓。
張岱只有一個秀才功名,鄉試屢次考試都名落孫山,但此人卻極有才華,對程朱理學和八股文提出批判。當然了,一位讀書人批判八股文,就是因為他深受科舉之害,一位極有才華之人,卻連舉人都中不了。
陳繼儒,明末著名文學家,卻也是沒有功名,對八股文科舉制度深惡痛絕。但是他的才華卻令江南名士敬佩。東林黨老大顧憲成登門拜訪,都被他拒之門外。
李國棟就喜歡張岱和陳繼儒這
第211章 江南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