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逆流伐清 > 第二百零五章 兵種重配置

第二百零五章 兵種重配置

    長矛兵是古代戰爭最有效的兵種,數米長的長矛一起向前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鋒銳長城,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擊潰一切當面之敵,對以速度和衝撞取勝的騎兵也十分有效。

    而歷史上,當刺刀在軍隊中普及後,長矛兵的光輝就黯淡了許多。然而,長矛兵真的就退出歷史舞台了嗎?事實上,直到十八世紀初,長矛兵才退出了戰爭的舞台。

    不到兩米的槍刺雖然也有抵擋敵軍騎兵衝擊的能力,但從長度上並沒有給士兵以足夠的自信,給敵人以足夠的威懾。另外一方面,前兩排抵擋騎兵的槍刺兵如果要防禦敵人弓箭的射擊,便要身穿重甲,「負擔過重」的火槍兵在戰鬥中機動性變差,射擊的動作很受影響。

    而滿蒙八旗的鐵騎在那個時代或許是最有戰鬥力的軍隊,有重騎,有輕騎,打法多樣;騎術精,擅弓箭,在火槍的射程不敵弓矢的情況下,確實是極難對付的一個存在。

    燧發槍在射速和威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使其取代弓箭的最關鍵的特點卻不是這些,而是成本。槍械、子彈可大批製造,士兵也易於訓練,重甲騎兵最終被胸甲騎兵取代,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當然,火槍方陣再加上火炮助戰,也能夠應對騎兵的衝擊。更主要的則是對士兵的要求,英勇的精神和高度的紀律性,高昂的士氣和集體主義精神,這樣的軍隊即便武器有所欠缺,依然是不可戰勝的。

    但這樣的部隊是精銳,明軍中有多少呢?魏君重思考的是在以後對陣騎兵的時候,如何能更有把握取勝,如何能減少傷亡?而作為更高一級的領導。馬寶等人則在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

    「長矛兵要裝備,至少兩排,既抵擋敵騎衝擊,又能有效保護火槍兵,在白刃衝鋒時或更有威力。」馬寶望著遠處的清軍營寨,對攻克並不怎麼擔心。反倒是關心著目前軍隊的配置,他已經著眼於未來的戰爭。

    「還要披重甲,適當配備些盾牌也可。」參謀長吳三省補充道:「箭射而不退,沖陣而不潰,我們不能奢望每支部隊都能象第一師那樣頑強堅韌。」


    馬寶點頭贊同,這種配置固然降低了火槍的射擊強度,但卻更穩妥,讓士兵更有安全感。長矛兵呢,即便不是抵擋騎兵。在肉搏和衝鋒中也更有威懾性。

    在戰爭中,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沒有缺點的,可以保證百戰百勝。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那便需要合理地調配,儘量地彌補。火槍方陣的威力不言而喻,但也不是完美無缺。犧牲些火力強度,保證戰鬥的平穩取勝,保證每支部隊都能夠被放心地使用。這便是馬寶等人處於更高位置的考慮。

    「兜殺敵偏師的任務還是交給第一師吧!」馬寶沉吟片刻,稍有些無奈地說道:「補齊兵員。再多配備火炮,攻克敵營寨後便讓他們出發,讓他們有時間在合適的地形設置陣地,以逸待勞,取勝當無問題。」

    吳三省表示同意,目前來講。也只有用第一師去迎戰清軍的偏師,才讓他們更覺把握。猶豫了一下,他又開口說道:「是不是也給第一師配置長矛兵,或調劑一披重甲?」

    魏君重年輕,自有一顆驕傲的心。對自己,對屬下的軍隊,命令第一師配置長矛兵多少顯得有些瞧不起。

    「商議一下吧!」馬寶也頗為謹慎,畢竟第一師隨著魏君重東擋西殺,如何配置,如何布陣,魏君重比他們更了解自己的兵將。

    事實證明馬寶和吳三省的擔心有些多餘,不等他們在戰後商議,魏君重和許名臣已經主動找來,提出了配置長矛兵和請拔重甲的想法。

    雖然在野戰中獲勝,魏君重和許名臣也看出了問題。正面交鋒,再加上滿蒙八旗人數不多,這也是能夠取勝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這樣的勝利是有水分的。而滿蒙八旗的精準騎射,以及超強的機動性和衝擊力,也使魏君重和許名臣感到了心驚。

    用長矛兵阻遏敵騎的衝鋒,然後再用火槍兵將失去速度的騎兵在陣前射殺,這或許是最為穩妥的取勝之道。畢竟明軍兵力占有優勢,在火力上也要超過冷兵器為主的滿蒙八旗。

    「請王爺給末將一個機會,再戰八旗鐵騎。」魏君重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如果能再調一部炮兵助戰,末將有把握擊敗敵人。」

    「等攻下敵軍



  
樣樣稀鬆推薦:  血路救贖  抗戰驚雷  南宋英豪傳  一個人的抗日  逆天換明  一個人的抗日Ⅱ  亂世小民  
隨機推薦:  掛了99次之後  特戰之王  戰神狂飆  我在異界有座城  紅色莫斯科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逆流伐清"
360搜"逆流伐清"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