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固然重要,但在清廷眼中,最擔心的還是明軍攻入江西、浙江,動搖江南的統治。除了一些拿不上檯面的陰謀詭計外,清廷也作出了緊急的應對。「平南將軍」都統貝子賴塔赴浙江、「定南將軍」希爾根赴江西,另以杭州、鎮江水師分防海口,貝子傅喇塔為「寧海將軍」,赴福建,共同防剿明軍。
明軍的攻勢並未因為鄭軍的退出而有所放緩,水陸並進,直指福州。招降納叛,新兵補充,明軍的兵力非但沒有因為占地多而減少,反而有所擴充。特別是水師,吸收了降清的原鄭家兵將,吸收了大量的沿海漁民,又繳獲了很多的船隻,實力增長更為顯著。
早已組建的長江水師終於可以按計劃行動。兩百餘艘中小型艦船,裝載著兩千水手,三千海軍陸戰隊官兵,五千枝燧發火槍及彈藥,數百門大小火炮,由廣州出發,沿岸而行,直駛長江入海口。
而海軍則兵分兩路,一路由總指揮鄧耀率領,進逼福州海面;一路由楊彥迪率領,前往杭州、鎮江海口襲擾,牽制浙江清軍。
整個戰略布局此時才算完全展開,充分發揮水師的作用,更進一步地聯合其餘的抗清力量,成為這一戰略的宗旨。鄭軍暫時息鼓,而十三家,得到長江水師相助後,必將展示出更強的戰力,牽制住更多的清軍。占據大小梅嶺的李嗣興所部,在得到兵員和武器的補充後,也將對江西清軍展開新的攻勢。
也就是說,當清廷專注於閩省戰局時,明軍卻在其他地方也醞釀著猛烈的攻勢。清廷錯估了形勢,錯估了南明政府聚斂錢財的能力,錯估了明軍擴充及裝備的速度,錯估了南明治下民眾的熱情,錯估了暴政下百姓蘊含的反抗情緒。
甘陝出精兵。當經營商洛,以取天下。江南固然糧多財賦多,然長江寬闊,沿江布防則兵力受制,難以再動用大軍攻掠他處。
晉王李定國的來信說的便是如此內容,雖然委婉,但還是表達出了對目前明軍主攻方向的不同意見。
或許是因為專力於東征。武器裝備和人員兵丁向四川補充的速度緩慢的原因,才招致了李定國的些許不滿吧?朱永興揣測良久,方才提筆書寫回信。
李定國的擔心並不是沒有根據,朱永興便知道後世太平天國的敗亡之事。但其中的原因絕不是占領南京那麼簡單,而成功的例子也有,朱元璋就是其一。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很多。腐敗、內訌、用人不當等等,而占領南京後忘乎所以,在沒有建立鞏固的江南根據地時,便匆忙分兵北伐、西征,更是一個重要因素。
說到底,晉王李定國還是沒有意識到水師的舉足輕重。有了強大的水師,沿江布防的無奈和苦惱。應該是清軍才對。若以南京為中心,上取武漢、九江、安慶,下取上海、蘇、杭,穩固之後再揮師北伐,建立劉邦、朱元璋那樣的功業,便是大有希望的。
朱永興詳細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並列舉了一些數據,表示東征的時機很好。民眾的熱情極高,軍隊得到了很大的擴充和加強。當然,他也再次陳述了四川的重要性,以及將來出兵甘陝的決心,並且對以後的人員、武器、物資繼續大力支持四川,作了承諾。
其實對於四川的支持,朱永興一直沒放鬆。武器裝備的供應雖然放緩。但茶馬互市所得到的好馬,幾乎都調拔給了四川駐軍,迄今為止已經不下三四千匹。而且,朱永興還給予了政策支持。土地票在湄公、河仙只是兩倍兌換,卻給了四川五倍的傾斜,以吸引移民前往。
思索了片刻,朱永興又陳述了調遣長江水師支援十三家,增強對湖廣及長江下游地區威脅的行動,並詢問四川駐軍是否有能力東進,以便牽制重慶清軍,對十三家形成策應。如果時機合適,兩家還可以東西夾擊,攻取重慶。
語氣是平和的,坦陳相告,沒有藏掖,更象是兩個人在談心。朱永興努力用這種方式打消晉王李定國的疑慮,或者說,是安撫四川駐軍將士的情緒。
不只是晉王李定國送來了書信,將馬雄從賀州打跑的敘國公馬惟興也來信請戰,要求攻打桂林,解決孫延齡。
朱永興明白請戰諸將的心思。東征以來,馬寶和李嗣興等將領建功赫赫,屢獲封賞,馬寶更是晉為一字王,這難免讓別人看著心癢眼熱。
但明軍
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