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放棄了畢全功於一役的耗費巨大的兩棲作戰,按照目前物資囤積的狀況,明軍便能開始發動北伐戰役。而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登陸山東已經是北伐的序幕拉開。
糧草物資的囤積和供應是統籌全局的,這邊省下來,便可以側重另一邊。而在遼東開闢戰場,目前正是清軍在遼東布防空虛的時候,可謂是個好時機。依靠著明軍強大水師,自可以由島入陸,或在朝鮮之助下在滿清的所謂龍興之地插上一刀。
初步計劃很快便被制定出來,先是增兵山東,設立登遼總指揮部,統一指揮山東與遼東的作戰事宜;其次是在山東擴軍,做好以山東兵征戰遼東的準備;最後則是集結盪朔軍、滅朔軍、征朔軍,將剋期於兩淮展開攻勢,沿運河北上,爭取與山東戰場聯為一體。而從初步計劃來看,與太祖朱元璋的北伐路線很相似。
「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這是朱元璋北伐的路線,先山東,後河南,再轉山東直入京師。
從兵力上看,朱元璋是動員了大軍二十五萬進行北伐,在攻占山東沂州(現臨沂)前幾乎是沒有分過兵。之後攻掠河南、直入京師,可謂是勢如破竹,最後才是乘勝西進,占領了山西和陝西。
而明軍現在的布署是處處壓迫,從甘陝、河南、兩淮,一直到山東,兵力似乎有所分散。但也造成了清軍處處布防的局面,這與朱元璋北伐時元廷外援已絕是有些相似的。
現在,只要明軍聚力於一個方向上達成了突破。便有使滿清整個防線產生動搖的可能。比如現在的西南攻勢,即將展開的兩淮攻勢,形成了一個鉗形,不管哪邊取得了成功,在長江中游與明軍對峙的清軍便有被旋師包圍的危險。
當年的朱元璋北伐是沿運河向北,直接打到天津。現在明軍也可以這麼做。雖然運河被清軍堵塞了多處,但並不是不能夠重新疏通,並使其成為運輸兵員、物資的航路。更有利的一點便是明軍在山東已經有了穩固的基地,兩淮清軍處在可能被截斷退路的危險之中。
顯然,滿清想用兩淮之地換取膠東,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只不過,朱永興早已視還未光復的地區為國土,根本沒有什麼「議和」的誠意。相反,他倒想借著滿清有意放棄兩淮而輕鬆光復這些地區。
「高皇帝光復江南。使蒙元喪失漕糧產地並斷絕了漕運,被切斷生命線的蒙元統治者再無力維持在北方的統治,很快便崩潰了。」朱永興對北伐的信心不僅在於軍力,「現在是同樣的情形,漕糧既是京城滿清皇皇室貴族、王公大臣的口糧來源,又是駐紮在北京一帶八旗軍隊的給養來源。雖然短期內滿清能靠庫存,或者從民間搜刮來維持。但其無力再奪江南的這個事實,卻已經是昭然若揭。也就是說。從稍長期看,滿清敗勢已定。這必將會引起其政權內部文臣武將的離心離德。葉卿,國安部要先行一步,為大軍北伐創造有利條件。」
「萬歲所言極是。」國安部葉虎上前奏道:「據最近一個時期的情報顯示,策反招降工作比以往更見成效。一些清廷官員雖在猶豫,卻也不敢對我情報人員施以強硬。」
「離間,反間。要兼而用之。」朱永興知道國安部的策反工作都是很謹慎的,不是多次試探以確定其心意者,是絕不會輕易攤牌的,但他還是多加了幾句進行提點,「真真假假混雜。以造成滿清的猜忌、殺戮,借敵之手以滅敵。要飛書遍投,示假以真,使得滿清疑懼益甚,凜凜終日。」
「微臣謹遵聖諭。」葉虎恭謹答道:「因疑用疑,使其自相魚肉,必不負萬歲教誨。」
連番勝利能使人信心高漲,而疑心病卻往往在環境惡劣,或者處於低谷時最為厲害。滿清明顯已經在走下坡路,對漢人的防範、猜忌之心只會更盛。先使其內部混亂離心,再以軍威逼迫,降者如潮的出現也就大有可能。
在歷史上,北方綠旗的戰鬥力要高於南方,在平定三藩之亂,以及與準噶爾等蒙古諸部叛亂時,他們逐漸取代八旗而成為滿清所依靠的主要武力。
但現在的形勢大不相同,相當數量的北方綠營在南方被消耗,滿清的頹勢難挽,而糧餉也會越來越短缺。維繫北方綠營的軍心士氣的支柱已經嚴重不
第四十二章 北伐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