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弱後強,各個擊破。【這未必是始終如一的原則,但對於後方的總參謀部來說,卻是最容易想到的,也被認為是最有把握取得勝利的。
儘管以皮熊、胡國柱等為首的東北軍區本部希望援軍能在營口,或者更近的地方登陸,給蓋州清軍側後插上一刀。但忠實執行命令的援軍部隊,還是在錦州灣附近選擇了突破點——大凌河。
這個突破點固然不能象小凌河那樣,直至錦州城下,但因為距離的關係,也使得錦州清軍的增援不過很快到達。而由大凌河溯流而上,可抵大凌河城(現凌海市),切斷錦州清軍的東退之路。
歷史上,大凌河城作為錦州的東部屏障,南臨遼東灣,北依松嶺山余脈,地處遼西走廊的咽喉地帶,明清兩軍圍繞此地曾展開了多次激烈戰鬥。特別是崇禎四年的大凌河之戰,明清兩軍殺得驚天動地,最後的結果是明軍幾次增援都失敗,大凌河城守將祖大壽投降,明軍在關外最有戰鬥力的一支軍隊,即所謂的「關寧鐵騎」基本上被摧毀殆盡。
所以,明軍的鋒銳雖然沒有直指錦州,但其後的效果卻更狠辣,顯然是有將錦州清軍圍而殲之的打算。
海上帆檣如林,岸上炮火連天,廝殺聲響徹大地。明軍的攻擊猛烈而突然,三千多駐防清軍也是拼盡了全力,卻無法阻止越來越多的明軍士兵和武器裝備登上陸地,加入戰團。
此次明軍光出動的水師便有南方調回的艦隊、天津水師,以及東北軍區的部分水師,作戰部隊則有陸戰隊六千多,北京軍區抽調的一個得到炮兵加強的整編師,一萬五千餘人;直接增援盪朔軍的部隊則是從山海關開出的一個師。而山海關只留下幾百人防守,那裡已經沒有了威脅。
而駐防清軍不過三千多,且是分守大凌河東西兩岸,在明軍兵多炮猛的打擊下,拼命抵擋也無濟於事。陸續登陸的明軍先是以小旗為單位,迅速參戰。努力將清軍推向外圍,擴展登陸場。隨著兵力越來越雄厚,總旗結陣,以更猛的姿態壓向清軍。
火槍聲響得如同爆豆,大團大團的白煙升騰而起,又在空中飄散;轟天炮、佛朗機也加入了戰團,爆炸的火光一個個閃現,掀起黑色的泥土,帶起滴血的殘肢。
東岸是明軍的主攻方向。隨著一座座浮橋被炸斷,大凌河的阻礙使兩岸清軍的配合更加困難,東岸清軍的崩潰已經近在眼前。
「一半時恐怕無法完成清除,這該死的韃虜。」楊彥迪看著前方在河中清障緩進的船隻,恨恨地罵著,登陸成功也不能讓他急迫的心情有所緩解。
沉船、木樁,老把戲,卻阻礙了艦船的繼續深入。掩護和火力支援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物資的運輸。
總兵趙得勝瞭望著岸上的戰況,心中在反覆盤算。如果艦船不能跟上。只是陸軍輕裝疾行,奪取大凌河城還是很有希望的。但這也冒著風險,他要確定水師到底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清障,運著物資和重裝備趕到。
「一天時間夠不夠。」趙得勝放下望遠鏡,用極其認真的神情詢問。
楊彥迪愣了一下,有些明白了趙得勝的想法。略想了想。他用力點了點頭,「估計只是前面這幾里需要清障,我就不信韃虜把整條河裡都栽上木樁了?」
「那是不可能的。」趙得勝心中稍寬,臉上浮起了一絲笑意,說道:「我要率陸兵輕裝疾行。趕在錦州清軍來援前攻下大凌河城。楊將軍也知道,輕裝所攜彈藥有限,若是戰事激烈,恐怕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我明白了。」楊彥迪一跺腳,說道:「放心,最多一天一夜,就是水運不通,我和水師上下肩扛背馱,也不會短了物資供給。」
「那就太感謝了。」趙得勝莊重地敬了個軍禮,說道:「我這便登岸指揮,物資供給便拜託楊將軍和水師兄弟了。」
「我再多派人手,多派船隻。」楊彥迪回了禮,送趙得勝登上小船。
……………
海路的快捷不僅僅是運輸上的方便,更有信息傳遞的迅速。這邊把登陸的時間和進程不斷由快船通知友鄰部隊,以便更加默契地配合作戰。
地動山搖的連聲巨響,火炮噴出的濃煙將炮兵陣地全部籠罩,大地似乎都在抖動,連遠處的騾馬都不安的嘶叫起來
第一百四十章 戰局急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