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對所有領域控制力都很薄弱,在文化、思想和商業這樣需要寬鬆的領域,形成了極度的繁榮,但在軍事和政治領域,控制力的確實卻形成了致命的毒藥。
政治上沒有與文官士大夫相抗衡的力量,中央對民間的控制越來越薄弱。人為劃分的士農工商階層,臭大街的軍戶匠戶制度,巨大的貧富差距,又沒有政權的調控,早晚也會垮台。但它雖然有很嚴重的問題,卻絕不應該被野蠻和愚昧代替。
在這個時空,改天換地、興復華夏的重任落在了朱永興身上。在歷史車輪的滾動中,朱永興不時地扔出一顆石子,越來越大的石子,使歷史車輪彈起的越來越高,終於偏離了原來的軌道。
但這還遠遠不夠,中興的局面剛剛呈現,還十分的脆弱。朱永興一邊要籌謀著對抗清軍,一邊還要夯實自己的基礎,以架空遠在緬甸的永曆及小朝廷。講武堂有了,一批批以朱永興為師的軍官在滲入軍隊;書院在五月也開張了,沒有科舉,那什麼人能夠做官,自然是書院的學生。
而第一批學生中有一半是朱永興親自指定的,各大土司的子侄輩,必須前來學習,這也將作為日後能否承襲土官職位的一個必要條件。各地現任官員也發放教材,寫出論文,算是函授教育。教材呢,也是朱永興指定的,現階段實施的政策措施,數學計算。地理知識。歷史課則包括了明末以來的種種失政,清兵入關後導致抵抗失敗的內訌等事件。
「殿下。我朝確有失政,但卻不可示之紙面,日後傳播出去,豈能不為清廷所用。」郭之奇對成立書院果然是意見多多,而且這次他還有了幫手,張煌言來了,通過兩回書信後,他還不放心。親自來了解朱永興的真實意圖了。
「不知何以敗,焉知何以勝?」朱永興示意施禮之後的張煌言坐在一旁,心中對這個郭之奇十分厭煩,努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解釋道:「清廷若治理得當,以民為重,那自然可藉此攻擊,中興大業便就此不干也罷。該降的降。該走的走,何必弄得戰亂不休,生靈塗炭?」
郭之奇被噎了一下,依舊不肯罷休,繼續說道:「可有些官員完全可以直接任用,為何要入書院重新來過?很多官員亦未打算貪戀原來的權位。只是報國心切,縱使不堪為殿下運籌帷幄,留下作個行走灑掃之士也堪用的,又何必到書院重操學業?難道他們生平所學,就沒一樣可被殿下看得上眼的嗎?」
早知道那些被自己冷落的舊官僚心有怨氣。藉機發作,倒也作情理之中。朱永興暗自冷笑。這些傢伙自以為功名在身,學識優厚,說起論語、春秋,可以背誦出其中字句,甚至說出每句出自何處。但這樣的人才,有用嗎?
「目前的政策措施,吾看是行之有效的。官員不加熟悉,並且知道其中關竅,如何能貫徹實施?」朱永興用手指重重叩擊著桌案,表達心中的不滿,「郭大人口中的官員,有多少懂得算學,且不說運籌帷幄,單說治理地方吧,也得清楚治下多少百姓。每年稅收中留出多少,才能補貼勞力不足之家,使其不至於心生怨恨,鋌而走險。要算出每年僱傭多少民壯,才能修整河道,平整道路……」
「些許雜務自可交給從吏,何勞官員親力親為?」郭之奇理所當然地反駁道。
「從吏計算正確與否,官員心中豈可無數?若從吏相欺,引出事端,是誰之過?」朱永興的聲音高了起來,眼睛也瞪大了,「郭大人,你可知目前財政之緊張,你可知各處大軍每日耗費多少錢糧?借之暹羅,借之占城,借之百姓,吾已經殫精竭慮,又從哪裡拿出多餘錢糧供養廢物官員及其從吏幕僚?」
郭之奇張了張嘴,有些啞口無言。連岷世子新納的妃子都帶著侍女們墾出菜園,自種自吃,共渡艱難,那些由政府養著的閒官哪還有說話的底氣。自己來此說項,真是自取其辱。
如果做官只是寫寫詩,拍拍上司馬屁,那要之何用?朱永興見郭之奇一副難堪的模樣,不由搖了搖頭,說道:「郭大人,目前形勢如何,想必你也知道。正是精誠團結、共渡危難之時,少挑毛病,多做貢獻,方是此時所為。」說到這裡,朱永興的語氣轉冷轉硬,「若是以私心為重,橫生枝節,即是破壞阻撓中興大業,又與三鬼等漢奸何異?」
「殿下言重了。」一直沒有說話的張煌
第八十一章 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