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繼續說,繼續說。。。」李中易見這左子光分析的井井有條,合情合理,興致越發高漲。
「在這八百里秦川之中,我鄉軍即使偷襲敵軍糧道失敗,只要時刻保持著警惕,不掉進敵軍的埋伏之中,大可從容轉進後撤。」左子光得到了李中易的鼓勵之後,解釋得越發詳細。
左子光又說:「若要偷襲敵軍糧道,有兩點可慮,一是我軍的糧草和軍器的補給,畢竟一場大戰下來,輜重消耗極大;二是究竟應該偷襲敵軍的那段糧道?」
「嗯,你考慮得很周到,不知道有何妙策?」李中易仔細地咀嚼了一番左子光的分析,這發現問題其實並不難,關鍵是如何解決呢?
「回香帥,卑職的祖上本是河南道的密州(今山東蓬萊市)漁民,由於戰亂,被抓去當兵,後來流落到了河池,並定居於此。」左子光解釋說,「卑職祖上駕船出海捕魚的時候,會帶上祖傳的一種煎餅充飢。那煎餅烙得很薄,抹上鹽水晾乾後,冬日可保三個月不壞,夏日也可存放二十餘天,只是吃起來比較費勁一些。」
「好。」李中易聽到這裡,不禁喜形於色,大聲叫好。
他被李廷圭那個老貨給逼到了牆角,出兵作戰,撈點軍功,將功折罪,已經勢在必行。
可是,穿行在山林之中,李中易最擔心的就是士兵們的吃飯問題。
至於軍器的消耗問題,按照郭懷的計算,一場戰鬥下來,限於體力的因素,絕大部分弓弩手在半個時辰以內,頂多射擊十二次,而他們腰間的箭囊里,足有五十支箭。
到時候,只需要讓民夫們,多攜帶一些軍器、雜糧和煎餅,也就足夠了。
李中易的鄉軍裡邊,熟悉周邊山區地形的獵人,大有人在。如今,人和與地利都有了,下一步就看天時了。
「你以前好象是個火長?」李中易忽然想起了左子光的來歷。
在河池城內反細作的時候,有個火長提出了非常有實操性的合理化建議。李中易因為當時事忙,只是吩咐郭懷提拔那個火長當了隊正,並沒有親自予以接見。
「多謝香帥提拔之恩,卑職永世難忘。『左子光肅容行禮,真誠的感激李中易的知遇大恩。
既然出兵的兩大障礙,全都予以解決,李中易召集來眾將,商量了整整一夜。
最終,李中易決定,從大寨一路北行,繞過趙匡胤可能在半道設下的埋伏,直接去偷襲張永德統帥的周軍主力南下部隊的輜重營。
鄉軍兵力太少,李中易不可能,也不敢去和周軍精銳主力部隊硬拼。為今之計,走投無路的李中易只能拼了,看看能不能趁張永德大勝之後的麻痹大意,抽冷子撈一票軍功了。
儘管希望很渺茫,但是,李中易也只能咬緊牙關,豁出去了。
老爹、老娘以及瓶兒,這一大家子都在孟昶的眼皮子底下,李中易現在逃走了,全家老小就都完蛋了。
要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
因為是冬天,陽光不足,晾曬煎餅的速度很慢,李中易想了個辦法,在營房裡壘起熱坑,用柴火加溫,以便快速的烘乾煎餅。
三天後,一切準備妥當,李中易帶領著鄉軍官兵,趁著茫茫的夜色,偃旗息鼓的踏上了危險的征途。
孟仁毅雖然暗中塞了一副絕秘軍用地圖給李中易,可是,這幅既沒有等高線,又沒有沿途實際地形的所謂軍用圖,在這八百里大秦川之中,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如果不是有熟悉地形的鄉軍獵人帶路,鄉軍大部隊肯定要在茫茫大山之中迷路。
晝夜行軍,趕了五天的山路,李中易終於抵達從鳳州到河池的主幹道——金牛道附近。
路上,越是接近金牛道,李中易的心情就越沉重。根據沿途抓獲的蜀軍敗兵供述,張永德率領的周軍主力部隊,正在浩浩蕩蕩的南下,直撲河池城。
但是,一路之上,李中易沒有趙匡胤所部的絲毫消息。他不得不提高警惕,把斥候隊撒出去很遠,以免中了趙老二的埋伏。
為了提防趙老二的突然襲擊,李中易決定發揮所長,改為晝伏夜行。
白天宿營時,嚴禁菸火。晚上必須燒熱湯熱水暖胃的
第75章 游擊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