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黃水洋上並不平靜,強勁的東北風呼嘯南下,將整支船隊籠罩進了起伏動盪的惡劣海況之中。
為了確保南北地區的物流暢通,隋朝選擇了開挖大運河,而不是走海路運輸糧食和稅賦。
在歷史上,除了兩宋時期,尤其是南宋時期,迫於北方精華地區淪陷於金國的軍事和經濟壓力,被迫大力開發海外貿易之外,歷代君主大多視一望無際的海洋為畏途。
在現代社會,只要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一定知道,海上巨輪運輸貿易是成本最低,並且是單次運輸量最大的一種模式。比如說,總載重量82萬噸的「海上巨人號」超級油輪。
在海上,吃水較深的尖底船,遠比尋常的平底河船,抗浪性要強出許多倍。
李中易不懂怎麼造船,但是,跨越千年的見識,讓他一直引領著造船業的飛速發展。
「壓艙石」的概念,李中易第一次接觸的時候,是被官媒用來形容經貿關係在中美兩國之間的重要性。
水密艙的發明,極大的增強了大船的抗沉性,卻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古代海上運輸最大,也是最致命的影響性因素:抗浪性差!
李中易參與船工們討論的時候,不經意的聯想到了「壓艙石」的概念,並順勢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所以,李中易的帥艦經過了改裝之後,整個底艙鋪滿了被固定在水密隔艙內的壓艙大石,抗浪穩定性獲得了極大的加強。
在風力驅動的帆船時代,當海上狂風來臨的時候,帆工和舵工之間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
船在海上,不可能不遇上風浪,往往在這個時候,李中易索性無法處理公務了,乾脆鑽進了舵艙,雙臂抱住柱子,仔細的觀察舵工和帆工之間的配合情況。
時間一長,李中易就發現了一種很糟糕的狀況:很多時候,舵工已經調整好船舵的方向,儘量避免以側舷迎向狂風襲來的方向,往往在這個時候,帆工卻無法及時的起帆配合,這才是造成沉船的最重要因素。
這是因為,舵工的信息要想傳遞給帆工,只能靠水手跑過去,口頭傳達消息。
李家軍的水師,每年都要在黃水洋上,沉沒幾條大船,船工們的損失,尤其是熟練的舵工損失不小。
基於此,李中易經過反覆的琢磨,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這就要歸功於,海盜電影裡面船長下令喊話的場景,給了李中易極大的啟發。
經過總結之後,李中易發布了硬性的規定,在舵工、帆工和船長之間,加裝竹製的傳聲擴音筒。
然而,在惡浪滔天的時候,哪怕是貼著耳朵,也很可能無法聽清楚對方的說話。
為了保命,李中易聯想到二戰時期的戰艦上,在天氣狀況很糟糕的時候,或是需要無線電靜默之際,艦與艦之間的聯繫,往往需要通過「燈語」聯絡的事實。
於是,李中易絞盡腦汁的又琢磨出了一套,利用不同顏色燈籠以及閃滅次數,傳遞準確消息的方法。
客觀的說,李中易不懂航行,更不懂造船但是,他超凡的見識,卻幫了水師的大忙。
如今,新造的戰船,清一色的多桅帆和側帆,航行速度明顯加快。不僅如此,艙室內,設有專用的傳聲竹筒。
靠著這些傳聲竹筒,船長、舵工和主帆手之間的聯繫,獲得了空前的加強。
在暴風雨來臨之際,船長和帆手之間,也已經可以靠著燈籠的信號指示,儘快作出相應的調整。
實際上,這些變化只是小修小補而已,帆船靠風力驅動的本質,並沒有任何的變化。
李中易願意花大量的心思,改進桅杆、船帆,加強信號燈的聯繫,歸根到底,是上次北進榆關之時,在海上沉了好幾條船。
那次大事故,撇開物資、糧食和馬匹的損失不提,單單身經百戰的老兵、水手、舵工以及帆手,就被淹死了兩百多。
李中易就算是家業再大,也經不起常年累月的這種海上消耗,所以,大船遠航的抗波性問題,必須想辦法予以解決。
晚明天啟元年,為了應對後金日益巨大的軍事威脅,明廷將山東巡撫的轄區一分為二,專門設置了登萊巡撫。
被查良鏞(金鏞捧得極高的袁崇煥,其所擅殺的東江鎮總兵毛文龍,
第982章 不是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