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上的黃瓜藤依然茂盛,一條條青翠的黃瓜從藤葉中垂下來,青翠欲滴。
已經收穫了五茬黃瓜了,看樣子還能收穫個好幾茬,一茬黃瓜現在能夠帶來穩定的一貫半錢左右,再收個五茬還能為李逍帶來七八貫錢。
不過現在七八貫錢在李逍眼裡已經算不得什麼了,雖然相較起家裡的佃農們來說,這已經算是一筆巨款了。
這段時間,那眼靈泉似乎長大了一些,水更清澈而且好像更深了一些,前些天看到的那群小魚苗,如今也長大了許多。
他仔細的觀察了下,這些魚苗好像不是鯉魚。不是鯉魚就好,大唐皇家姓李,而且尊崇道教,道教可是把鯉魚尊稱赤渾公的,根本不吃鯉。雖然說現在朝廷並沒有直接禁止百姓食鯉,得到唐玄宗皇帝時才會正式的出台禁捕鯉魚的命令。
但市場上,鯉魚銷售還是受到些影響的。
這群魚苗似乎並不只一種魚,好像有草魚也有鏈魚,甚至有大頭魚和青魚,嗯,這不就是後世的四大家魚嗎?
據說四大家魚的產生,就跟唐朝有關。唐以前,養殖最廣的就是鯉魚,後來因為李唐禁捕鯉魚的原因,於是漁民只得從事其它魚種的養殖,慢慢的就出現了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這四大淡水家魚品種。
之所以有四大家魚的稱號,其實也跟這四種魚的生活習慣有關,鰱魚又叫白鰱,喜歡在水域上層活動,愛吃綠藻等浮游植物,而胖頭魚的頭大,所以叫胖頭魚,又叫花鰱,一般棲息在水域的中上層,吃原生動物、水蚤等浮遊動物。
草魚則喜歡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層,將水中植被吞食之後排出,等糞便滋生微生物之後再吃下,過濾其中的微生魚。
青魚則喜歡生活在水域的底層,吃螺螄、蜆、蚌等軟體動物,漁民們生現了這四種魚的生活習性,將他們混亂養殖,這樣大大提高了魚的產量,漸漸就形成了四大家魚的由來。
這四種魚比較好養,而且易生長,尤其是能夠長的個頭很大,比如胖頭魚,能夠長到七八十斤一條。
古人養魚不易,最難的還是魚苗不能人工繁殖,得靠到江河裡的魚產卵地去捕撈魚苗。特別是如關中這樣的地區,河流水,人工養殖場更少,而關中又偏偏是大唐的都城,這邊人口密集,消費能力又高,這就導致市場大,卻供應少,魚因此也一直不便宜。
尤其是在長安城裡,新鮮的魚,那可謂是供不應求。
若是李逍能夠在藍田養魚,再想出辦法把活魚運到長安去賣,那可就是一個源源不斷的財路啊。
從空間出來,李逍便決定挖魚塘,既然找到這麼好的發財之路,沒理由不弄。不管怎麼說,這種特色的養殖,怎麼也應當比那傳統的佃田收租更有出路。
說到就做,李逍找到趙大夫和楊先生,兩人現在成了家裡的長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們經驗豐富,找他們商量總是能夠提供不少有用的建議。
「我打算挖塘養魚,」李逍開門見山,我們家藍溪邊上有一大片窪地,因為容易水澇一直荒廢著,我覺得正好可以利用,將這塊窪地整改一下,挖成水塘來養魚。」
「那塊地方低洼不平,水很難排出,常年荒著,如果挖塘養魚倒是可以。可是,我們從沒有養過魚啊,沒這經驗,養魚能成嗎?」趙先生對李家莊很熟悉,對於李逍說的那塊地很熟,但對於養魚他是真沒經驗,也覺得難行。
說到底還是沒養過魚,而且這裡本來是山區,秦嶺北麓山腹里,有點東西也難運出去,更別說養魚了。
總不能養了魚,最後曬魚乾賣吧,那樣的話就賣不上錢了。
因為附近有藍溪,平時大家倒沒少吃魚,但都是溪里捕的,全是野生魚,沒見誰養過。
養牛養馬養豬養雞見過,養魚還真沒。
「其實養魚也挺簡單的,弄來魚苗,然後也不用怎麼管理,偶爾投點草啊糞啊什麼的就行。」
「魚還吃糞?」趙先生驚訝。
養的魚吃不吃糞李逍也不清楚,但他以前在鄉下的時候,見別人養魚的人往塘里潑過糞,具體的作用究竟是養草還是餵魚,這他就不知道了。反正草是得要的,而且還得保證水得是活的。
第70章 家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