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小梁說,法律其實是道德的最低標準,一個人的道德標準如果不斷下滑,到了最底層的時候,就會觸犯法律這個最終禁忌。
當然了,觸犯法律的原因會有許多種,有些跟道德無關,純粹就是被逼的,但總的來說,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標準,不去觸及法律的底線,這應該是社會的行為準則之一。
如果人人的道德標準都提高了,那麼誰還會逼你觸犯法律呢?
只可惜,關於道德的概念,現在早已經被很多人丟到九霄雲外了。
而在上古時期,咱們老祖宗其實是有一套道德體系標準的,只可惜後人的思想道德不斷下滑,導致社會越來越亂。
就像《道德經》中所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這個意思就是:失去了「道」而後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後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後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後才有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產物,而且是禍亂的開端。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道德」,到底什麼是「道德?」
「道」是萬物的起源,也是萬物的規律,簡單來說,就是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運行稱之為道。
「德」是順應自然,按照客觀規律做事,自然發展。
道,昭示一切。
德,承載道的一切。
大道無言無形,只有通過思維認知,覺悟覺醒。
而德,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
以「道」為根,以「德」為形,便是順應自然的法則,能做到的人,便可稱為聖人了。
根據中國古代歷史,遠古三皇的時代便是以道治天下,三皇的說法歷來有些不一致,但普遍認為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也就是天皇、地皇、人皇。
到了五帝的時代就是以德治天下,五帝的說法也有好幾個,有的說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也有的說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但不管怎樣,這時候可以說是一個聖人時代,也是一個大同社會。
再後面道德不斷下滑,到了夏商周三代,這一段時期是以仁治天下,講究仁德,開始出現仁了。
到了春秋戰國,中華大地進入亂世,這些時期的霸主講義,因為仁失掉了,就開始講義,以義治天下。
等到秦漢統一中國之後,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建議,用孔孟學說教化全國人民,以禮治天下。
所以,從這個發展軌跡來看,人首先背棄了大道,而後又失去了德,道德都沒了,繼而又失去了仁義,可以說這個思想高度不斷滑坡。
以禮治天下這個制度確定之後,可以說一直沿用到滿清,也出現了很多盛世,也有過相對長久的安定。
再從滿清亡國到現在,這一百年,禮沒有了。
現在是什麼時代?
智能時代,信用時代。
仔細捋一下我們就能發現,古人說的每一個字,都對應了上下幾千年不同的歷史時期。
「道、德、仁、義、禮、智、信」,前面幾個時期都已經過去了,現在走到了智和信,如果一旦真正進入信用時代,人們的行為準則,要用「信用」來強制約束,社會的道德體系將變成什麼樣,可想而知。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就能明白,從古至今,我們的思想一直在下滑,雖然當今社會科技高度進步,但從思想維度來說,反而是大大退步了。
所以現在很多人的生活都比較苦,老祖宗早就說了「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現在別說道德仁義,連禮都沒了,自然就亂了,作奸犯科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相信每個人也都關心,如何才能夠讓社會恢復到以前,其實從道家的理論來說,現在這個時代過去之後,就又會重新回到大同社會的狀
第1278章 守住道德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