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侄勇則勇矣,但萬不能小看公孫度留下的根基。」盧植隨手放下酒壺。
「哦?」我繼續笑著,他親爹身死,主力步騎都被擊垮,他還有什麼本錢?
「遼東有烏桓,你不會忘記了吧?」他端起酒杯,微微揚起下頜,輕輕啜了一口。
我感覺自己笑不出來了:「……願盧叔教我。」之前聽說遼西遼東的烏桓加起來號稱十萬,而這次的敵人滿打滿算也就七萬,而且烏桓向來以騎射馳名,那被我打散的幾萬步兵顯然不是什麼烏桓主力吧……
「對於此事,伯珪比老夫更有經驗吧?」盧植卻笑著示意自己的學生。
「瓚曾長年與烏桓往來,因而對於其習性稍有了解,」公孫瓚還在保持必要的謙虛,「其實先生與馬將軍都無須太過擔慮,烏桓胡種皆是勢力小人,你強他便依附納貢,你弱他便聚眾劫掠,如今公孫度既已身死,其主力大軍也被擊潰,剩餘殘兵不過三四萬上下,主君初喪,士兵必然頹喪,待將軍揮軍東向之時,其必然聞風逃潰。」
我對烏桓並沒有什麼印象,但參考羌族的性格……想來都是半依附漢朝的放牧民族,差別不至於太大吧?
公孫瓚的那句話說的極其正確:你強勢之時,他便如羊一樣溫順,狗一樣忠誠;你頹敗之時,他便化身成白眼狼,無情地將你撕成碎片。
「你是說,只要我大軍開過去,烏桓未必會堅決支持公孫康?」我搓著下巴問道。
公孫瓚點頭:「大人不要以為這些異族驍勇善戰便悍不畏死,其實怕死得很,根本不會為了其他人賣命,只要他們認識到我軍的實力是他們難以撼動的,自然夾著尾巴滾回老家!」他的口氣非常不客氣。
「唔,」我有些遲疑,「問題是……怎麼能讓他們意識到我軍難以撼動?就算加上你四千輕騎,我們手中也不過一萬七千餘騎兵,如何彰顯力量?」面對號稱十萬的烏桓騎兵,我這點兵馬實在是硬不起來啊。
「馬將軍難道沒有步卒?」公孫瓚訝然問道。
我一拍大腿:「差點忘了,還有兩萬七千步卒!不過……」我又躊躇道,「還是也比不上十餘萬烏桓騎兵啊!」
「哈哈哈!」話剛出口,不僅公孫瓚,連盧植、田疇、田豫等人都一齊笑了起來。
「我……說錯什麼話了?」我納悶地巡視四周,忖度著剛才的發言:沒錯啊,四萬人對十萬人,一般情況下自然是十萬人底氣更足吧?
「賢侄還是經歷尚淺,遇事有些想當然啦!」盧植一臉笑意,「遼東遼西的確有十餘萬烏桓,但其早已漸習農耕,不再是人人皆可上馬作戰的時候了,何況烏桓大小部落數以百計,除非朝廷決定徹底屠滅其族,否則他們絕不可能團結一致與我們對抗。」
「呃……盧叔……說得極是。」我悶聲應道。其實,就算是參考羌族的情況我也應該明白烏桓只是分散部落而已,只是因為多次聽到「十萬烏桓騎兵」這個詞語,我的潛意識裡早已將他們當做一隻協同作戰的軍隊了。
盧植斂起笑容,問道:「明日之後,老夫便要撤回全軍返回薊縣,賢侄如何計劃?」
你老人家還真是雷厲風行,連休整都捨不得時間。
我忖度了片刻,緩緩答道:「此去遼東,必要率眾以立威,因此……小侄須等步軍趕來,再開進遼東,盧叔您看是否恰當?」
「謹慎些也好,」他點了點頭,「你先在土垠城做些休整,待兵力合一之後先收回遼西,再取昌黎吧。」
「遼西?昌黎?」我有些緩不過勁來。
「有什麼不妥?年輕人還需穩住心神,」盧植語重心長地勉勵我,「大漢之土要一點一點地收回,不能急於求成。」
「是是是。」我小雞啄米般點頭,心中卻大叫失策:只不過打了半天的仗,我就把幽州行政區劃給忘得乾乾淨淨了,竟然以為土垠之後直接就是遼東了……
憑藉出眾的耳力,我隱約聽到身後的程昱嘿嘿冷笑——這大叔估計已經習慣了吧?
「賢侄持節討逆,權限甚廣,」盧植單手撫須,諄諄告誡,「公孫度盤踞有遼東、遼東屬國、遼西、樂浪、玄菟共四郡一屬國,幽北相距京畿,山高路遠信息難通,賢侄退賊復土之後,應當選擢賢能良才暫行郡守之職,用
64 盧植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