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二更
——
隴城是我這一輩子所見到的城池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了。
只是,它仍只不過是一座小城罷了。
若是與數百里外的那座城池比起來的話,隴城?那只是一個鄉鎮罷了。
那座城池,曾有個古老的名字,咸陽。
曾目睹並斷送了一個極其鼎盛而輝煌,卻又同樣極其奢華而腐朽的短命帝國——秦。
而漢高祖建國之初,也曾召集群臣商議國都的位置,秦都咸陽,而高祖有意河南洛陽,然擁有絕世洞察的開國重臣——張良,憑藉其影響促使高祖更改本意,仍是定都咸陽,但改咸陽為長安,蓋取「長治久安」之意。
大漢建國之後,雖然屢有動盪:先有呂氏專權、七王之亂,繼而昌邑不肖、霍光廢立,後出權臣王莽、囂橫亂政,甚而篡位更號、踐踏漢祚,但畢竟還是幾經艱辛、光武中興了——雖然這中興之後十餘位帝王都只是庸庸之輩沒有任何值得書表的豐偉功績,但勉強又維持了近兩百年的相對穩定,這已是難能可貴的事情了。
不過,時至今日,這四百年勉勉強強維持下來的悠長國運似乎也終於到了盡頭,現有黃巾大亂席捲八方,傾全國之力勉強鎮之後又有外戚宦官擅主朝政亂國亂民;當二者一場亂鬥死傷殆盡之後,卻又引出了在北方虎視眈眈的豺狼。
帝昏則臣強,這個規律似乎也一直在歷代王朝的權力遊戲歷史中反覆出現,所有參與者都樂此不疲地演出著。
似乎從來無人厭倦。
治世之中的能吏賢臣歷代都不會缺少,而亂世里的梟雄奸臣也更會層出不窮。董將軍便是絕好的例子,人家在西北當土豪當膩了,然後就跑出來從軍從政了——咱做不了肱骨賢良,咱難道還做不了權臣國賊?好歹兩千年來威名赫赫,而且仍在各種影視作品和小說遊戲裡不斷醜化中,即使前世翻案成風,但極少有人為董太師正一正歷史和文學形象的,大概也是因為太師功高蓋世,成就和聲名都過於顯赫,無人能夠抹殺的緣故吧。
太顯赫了,總會有人來挑戰你的權威的。
這與你是否賢良倒是沒有絕對的關係。
你永遠不能征服所有人。
所以需要消滅。
於是,天下諸侯皆動。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牧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橋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涼州牧馬騰。
第十三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四鎮,祁鄉侯勃海太守袁紹。
第十五鎮,奮武將軍曹操。
共十五路兵馬,所帶士卒,多者兩三萬,少則七八千,共推袁紹為盟主,相約攻董。
根據我那可憐的要死的歷史知識——如果能稱作「歷史知識」的話——演義中是號稱十八路諸侯聯合勤王的,其中也包括了素有人望的北海太守孔融、攜帶劉關張三人的北平太守公孫瓚、還有一個不記得,本來據說馬騰也不在歷史所載的勤王諸侯之中的,我想也是:本來若是不吞併韓遂兵馬的話,韓遂勢力相對來說更為強大,而且韓遂馬騰此時應該是不敢違背董卓的意願的,只敢在董卓掛掉後合兵攻擊長安,結果還被董卓部下的李傕和郭汜擊退了,何況韓遂馬騰本來都屬於反賊,雖然被反擊後又勉強恢復平靜,但肯定為袁紹這些名門望族所鄙視,要聯軍也不太可能。
但現在,老爹確確實實收到了邀請函。
哦不,正式的說法是:「討董檄文」。
這應該完全是託了金城大捷的福了。
金城城下,兩軍陣前,身為武威太守馬騰的長子,我先斬敵方主將長子,再而一鼓作氣誅殺主將,之後不費一兵一卒成功整團收編允吾城中兩萬降卒,在事實上已經成為西北霸主。雖然隴西郡的羌漢聚集區仍然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