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詢者中心治療(t-tered psychotherapy)又稱為「非指示性治療」(noive therapy),是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carl rogers)所創建的一種心理療法,是人本主義療法的代表。筆神閣 m.bishenge.com治療者不是以專家、權威自居,而是一位有專業知識的朋友,與病人建立融洽的醫患關係,給病人帶來溫暖與信任感。治療時不下指令,也不進行調查分析,主要集中於病人的思維與情感,給求詢者提供一個有利的、特定的心理氛圍,耐心傾聽訴說,表示同情與理解,讓病人在充分表達與暴露自己時,體驗自身情感與自我概念的不協調,從而改變自己,取得進步。
一、理論基礎
1實現的傾向(actualizg tendency)
一切生物都存在一種不斷發展、增長和延續機體的傾向,嬰兒學步如此,心理活動也是如此,自我實現的傾向能夠克服各種痛苦與障礙。
2自我概念( of self)
rogers認為,自我是個體對自己的概念理想化的自我,它是個體生長過程中通過與環境(尤其是他人的評價)相互作用而建立的。由自我概念出發對任何一個新的體驗都要能產生三種不同的反應(1)與自我概念合為一體;(2)不予理會;(3)產生歪曲反應。自我概念過分刻板者,在適應新環境方面易遇到困難。
3體驗(experience)
這是一種對客觀事物和可以意識到的機體內部過程的態度。將注意力集中於以往被否認的體驗,用接納的態度對它進行「充分體驗」,有助於治療。治療時也可以與病人討論其情感體驗,並引導其探索同時伴發的內部生理改變。
4不協調(ngruence)
指機體的體驗與自我概念之間的不一致,當個體存在著高度不協調時,「實現的傾向」就發生混亂,使自我與機體的體驗分離(理智與情感分離),這是焦慮產生的根源。
二、治療特點
1以病人為中心
不是去探索病人的潛意識衝突,也不是矯正其適應不良的行為,而是動員其內在的「自我實現」的潛能,進行合理的選擇並治療自己。治療過程的一切均以病人為中心,治療者不予評價和分析,只是創造良好氣氛。
2心理治療是一個轉變過程
這個過程是為了調整自我的結構與功能。這是一個病人自我學習的過程,治療者創造的良好氣氛就是保證學習過程的實現。心理治療是「通過人際關係來改變人的行為」,rogers認為這種關係的主要成分是態度,而不是理論。治療效果取決於態度,而不是治療者的知識、理論與技巧。
3非指令性治療的技巧
rogers反對操縱和支配病人,避免代替病人作出決定,由病人確定討論的問題。他所創導的治療技術主要是
(1)認識病人表達的感情與態度;
(2)提出交談的話題,但是讓病人展開;
(3)確認病人談話的中心;
(4)提出封閉式問題(答案僅限於回答「是」或「否」或提供具體情況);
(5)解釋、討論或提供與問題或治療有關的情況;
(6)以病人對治療的反應為內容來解釋交談。
三、治療過程可以分為七個連續的階段
(1)病人已經形成了對自身和外界的固定看法,完全覺察不到;
(2)病人能夠對與己無關的問題發表意見;
(3)病人感到已被治療者完全接受,逐漸消除顧慮,更自由地談論自己,甚至談論與己有關的體驗;
(4)開始感受當前的事;
(5)如果病人在醫患關係中感到安全,對內心活動的發現不再震驚,則能夠自由表達當時的感情;
(6)病人接受過去的體驗,成為當前的體驗,並伴有生理變化;
(7)治療的趨勢和最終目標是病人對感情可以作直接的、充分的體驗,不再感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