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鳴嘴上說,採訪的時候,只想當個吉祥物!
但,真正開始接受採訪時,他成了主角,主動分享了很多感悟。
顯然,這次的手術讓他極為興奮,有不吐不快的感覺。
記者的心情很複雜。
作為省級媒體的記者,可能會採訪過院士,但齊鳴和趙原這種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院士,卻是機會難得。
他這種報道或許曝出的流量沒有採訪那些娛樂明星大,但會留存時間卻是漫長的。
幾百年之後,有人提到胸外明珠,可能還會將這篇報道調出來,仔細研究。
所以記者下定決心,要將這篇報道寫得有深度,有底蘊,在歷史長河中成為經典。
「齊院士,這是你與趙院士的第二次合作,與前幾次相比,有極大的不同,你們是用機器人在配合,請問有什麼不同?」
齊鳴淡淡笑道,「首先,我跟趙院士合作過很多次,只是你們不知道而已。你們覺得我們配合默契,其實那是熟能生巧而已。醫學沒有捷徑,即使是機器人手術也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因為我和趙院士合作過多次,對彼此的能力有信心,所以只要做好自己的部分就可以了。當然,與之前的手術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因為這次手術的難度很大,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專注。我很久沒有這種酣暢淋漓地做手術了,我要謝謝趙院士給我這個機會。」
記者繼續提問,「您在很多年前曾經在公開場合質疑過機器人手術,如今您卻將很多精力投入在機器人手術當中,請問如何解釋這樣的轉變。」
齊鳴面對有些尖銳的問題,露出笑容,「我是一個很固執的人,不太容易接受全新的東西。但,我有優點,如果事實擺在我的面前,我會毫不猶豫地擁抱新鮮的事物。我得感謝趙院士,他用自己的前瞻性和活力感染並影響到了我。他是一個有強大人格魅力的年輕人,每次跟他交流,都讓我感覺仿佛年輕了十幾歲。」
所有人都沒想到獨孤求敗的齊鳴會表現得如此謙遜。
齊鳴也是有感而發。
他停在瓶頸期太久了,最近這段時間跟趙原研究機器人技術,能明顯感覺到瓶頸鬆動。
越是到了巔峰,一個細微的進步都是極為艱難的。
江強看著齊鳴坐在中間侃侃而談,心裡的情緒頗為複雜。
記得二十年前,父親還在的時候,跟江強重點提過齊鳴,在教他手術的時候,也是不斷地用齊鳴來作為對比。
齊鳴就像是別人家裡的孩子,給江強的青年期帶來了巨大的陰影。
江強在很多場合與齊鳴見過面,齊鳴每次跟江強打招呼都很平淡,儘管自己的父親是胸外泰斗,但畢竟不是自己,所以江強也能理解齊鳴的孤傲。
只是沒想到江強會有溫和、坦誠的一面。
「感謝天華醫院邀請我參加這次直播手術。
天華醫院的胸外學科一直在全國位列前茅。以前有江老院士,如今有小趙院士。
近幾年來,我一直很迷惘,胸外的手術究竟應該怎麼發展,才能突破現在的禁區。微創、無管等方式顯然已經到了盡頭。如今在趙院士的啟發下,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機器人手術是一個值得耗費心血和精力研究的領域。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感受到機器人帶來的便利,但這個技術與最終的版本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未來機器人醫學會到哪一步,我還無法判斷,但我相信,這絕對是一個具有挑戰,會讓人類醫學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方向。
接下來,我會和趙院士一起並肩作戰,爭取在機器人醫學做出更多的成績。我們不僅要研發機器人在外科學上的應用,還要在診斷學、藥理學等投入更多的精力。
目前國外在這個學科的研究上,領先我們多年,但機器人醫學進展領先我們的不多,相信我們從現在開始奮力追趕,一定能迎頭趕上。」
採訪結束,等記者散去。
江強笑著說,「齊院士,我訂了飯,咱們一起去用餐吧!」
趙原詫異地望了一眼江強,今天江院長也是轉性子了!
以前有專家來會診,江強可不會那麼主動,一般都會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