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科幻巨製

    「3d嗎?」張藝毛微愣,但很快的點了點頭。

    按照後世人的想法,3d電影,可能也就十多年前才有的,大部分人是從《阿凡達》開始了對這種電影的不斷追隨。

    但實際上,3d電影的出現,絕對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早!

    早在1922年,就有先驅者為3d電影開始鋪路了。

    雖然當時第一部此類的電影只有一名觀眾觀看,但也正應了那句俗話,萬事開頭難,只是誰也沒想到,這一難,就難了大幾十年!

    3d電影也叫立體電影,d是英文dimension的字頭,有維度的意思,因此3d電影就是指能夠真實還原三維空間感的電影。

    大家都知道,平時我們拍的照片都是平面的,你並不能從中看到縱深度。

    但三維影像則可以做到,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和我們眼鏡的機理有關。

    人類的眼鏡分成左眼和右眼,它們看到的景物是有微妙差別。

    大家可以輪流閉上一隻眼試試,通過這種差別人們可以判斷出物體的遠近和深度。

    普通照片機和攝像機只有一個鏡頭,相當於我們人類的一隻眼睛,它們拍攝出來的圖像其實是為一隻眼睛準備的。

    不信你閉上一隻眼睛,把圖像放在離眼睛剛好能看清的位置,是不是感覺比兩隻眼睛看得時候更有立體感了呢?

    但人們不能成天用一隻眼睛來看電視,因此發明一種為兩隻眼睛觀看的立體畫面就成了科學家和電影人夢寐以求的目標。

    根據『視差』原理,人們發現只要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各看到對應自己一邊的影像,就能夠刺激大腦產生立體感了!

    不過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為此那些先驅者們做了大量嘗試。

    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電影發明之初的19世紀末,當時英國電影先驅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電影的裝置。


    他在銀幕上同時放映兩個畫面,觀眾通過眼鏡來觀看獲得立體感。

    不過這套裝置繁瑣複雜,缺乏實用推廣性,所以儘管他申請了專利,但並沒有戲院採用。

    到了1900年,有人發明了立體攝像機,這個攝像機模仿了人眼機理,有2個相距4.5厘米的鏡頭。

    1915年6月10日,《火車大盜》的導演埃德溫·波特和威廉·瓦德爾在紐約阿斯特戲院試驗他們的紅綠立體電影,為現場唯一的一位觀眾放映了包括田園風光在內的多段測試片段,不過這件事很快就沒有了下文。

    3d電影的第一次商演是1922年9月27日在洛杉磯大使飯店戲院放映的《愛的力量》。

    該片採用了紅綠立體電影模式,同樣只有一名觀眾。

    後來他們在紐約向院線經理們推銷這部影片,但沒人願買,這部影片漸漸被人遺忘,直至現在已經徹底遺失。

    之後的很多年,雖然技術不斷創新突破,但這種電影,還是沒有深入人心。

    直到進入50年代,西方國家的3d電影進入了短暫的黃金期,出現了很多良秀不齊的這種電影。

    但還是那句話,極為短暫,猶如曇花一現。大家對這種電影的關注度,還是不夠。

    而且在宣傳方面,也沒有做到最好,畢竟這種片子拍下來,給人一種費力不討好的感覺。

    直到70年代,一部叫《空姐》的3d電影突然火了,但火了也是因為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那方面電影。

    為什麼喜歡看這種,懂的人都懂……

    這部電影用了不超過百萬元的小製作,卻創造破億的票房!

    一時間,圈子裡的人仿佛都發現了流量密碼。

    在這部電影的帶動下,整個70年代的3d電影多半是些成年人的電影和特別嚇人的恐怖片為主基調,甚至還有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曾經風靡一時。

    但因為技術的不長進,很長時間以來立體電影最大的致命弱點就是有技術無情節,人們看3d電影就如同看馬戲,純粹圖的是一個新鮮勁兒。

  



第774章 科幻巨製  
鮮衣怒馬再少年推薦:  
隨機推薦:  寵嫁  離柯南遠一點  一世冰神  影視世界的逍遙人生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重回1983:從修理鋪崛起"
360搜"重回1983:從修理鋪崛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