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科技圈子,縱觀很多的商業生態,其實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併購吞噬,最後強者恆強,最終在行業里形成幾個大企業的過程。
一家公司的研發實力增長,很多時候往往並不是自己開闢團隊投入研發攻堅技術最終突破的過程,而往往是公司憑藉豐厚的利潤發展壯大後,開始橫向擴張,將一系列小公司收購吞併,納入自身體系,得以不斷壯大的過程。
因為這樣的方式更符合商業競爭的規則,更有效率。
而效率,是爭分秒如爭寸土般的商業戰場中最顛撲不破的真理。
對照西方的商業競爭,便知道為什麼中國在這上面和西方的差距由何而來,正是因為沒有這樣兼併吞併的技術生態體系。沒有成千上萬的公司曾經作為小魚在這片魚塘里生存,最終你吃我我吃你吃成走向世界的幾條大魚。
中國的相關領域,譬如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正是缺少這樣的食物鏈條,導致根本就只有幾條小魚單打獨鬥,沒有橫向的魚群可供吸納吞併,取長補短,所以競爭力天然缺乏。
當初程燃跟李太行的交流中,也曾經提到過這樣的一點,也就是這樣「魚塘」的概念。
如果沒有容納了足夠多魚苗的魚塘,這樣依靠著競爭的關係最終形成的大魚,是很難和西方世界的相關公司相抗衡的。而要形成這樣基礎的根基,還是要政府的引導,對「魚苗」大規模的投入。
對於曾經從另一個時空過來的程燃來說,當然有足夠多這個國家「血淚教訓」的參照物,那是現在的國內,還處於探討,研究,甚至懵懂,迷茫的時代中很難看清楚的一條路。
程燃通過李太行傳達了這樣的思路,當然李太行又能影響多少,是不是最終能起到相應的改變,都是未知之數。然而程燃目前所能做的,也僅僅就是如此。因為有的東西,不是發個聲,說出來,就能改變的。就譬如難道現在就沒有人提出這個概念的輪廓嗎?應該也是有人看到這種弊端,摸到了些門路的。但是這些聲音,在主流的某些思想的占據當道的情況下,也就泯然於眾了。
有的時候甚至你過於和那些主流思想衝突,引來的可能還有無妄之災。
程燃一方面通過李太行,能影響多少,就算多少。另一方面,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做一些事情。
對於私有設計公司和艾倫公司的收購是順藤摸瓜,不是說程燃曾經就記住了這兩家公司有什麼作用。而是根據所要狙擊的arm公司量身定做的一套方案。
私有設計公司最拿手的是「soc」,即system-on-chip,系統級晶片集成的設計,此前所服務過的對象中,arm公司也是重要客戶,和arm有片上總線項目,還有一系列項目的合作,那些都是智慧財產權項目。
而艾倫軟體的aspex技術能夠讓dsp 和 arm 軟體開發人員通過單一調試器提供混合架構調試支持,從而提高生產率,並減少產品上市時間。
所以,arm公司叩響兩家公司的大門,一方面是為了關鍵的soc設計,無線,信號處理這些技術。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高效率,減少產品上市時間。
如果在其他時候,arm公司可以爭取更好的收購條件,可以慢慢磨。
但既然對方找上門來,程燃就知道,arm公司軟肋在那裡。
是什麼軟肋呢?arm公司在後世無人不曉,其實放在眼前的時代看來,大部分人其實壓根沒聽說過這家誕生於英倫的公司,或者即便是聽說過,此前也是讓人不以為意的小公司。
arm公司的前身東家acorn電腦公司誕生於1978年,當年acorn想基於intel的80286開發新的電腦,但是intel不給樣片,要是intel大方些,arm或許就不會誕生了。
就這樣,acorn一氣之下開發了arm處理器,一度取得了暫時的成功,但基本上在1990年,又被wintel的生態擊敗了。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arm對intel的怨念。
若不是蘋果公司這個時候看好,或許arm命運到此也會出現波折。經過和蘋果的談判後,1990年作為a
第三十九章 接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