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晉國六卿內戰
趙鞅在國都聽聞邯鄲氏不僅敢違抗大宗之命,如今更是擁兵造反。
作為趙氏大宗之主,趙鞅想以一個大家長的身份去解決家族的內部紛爭。
夏六月,趙鞅下達軍令:命上軍司馬籍秦統軍攻打邯鄲,剿滅邯鄲叛軍。
然而,趙鞅終究太過大意,低估了此次戰鬥的難易度。
正是由於趙鞅解決問題時的大意導致一場趙氏的家族戰鬥迅速擴大。
籍氏本為晉國公族之後,後世代為大夫,依附於荀氏,確切的說是荀氏的家臣,曾多次跟隨荀吳、荀躒、荀寅,智氏與中行氏決裂後,便心向中行氏的荀寅,成為監視趙鞅的眼線。
邯鄲午本是中行寅的外甥,籍秦一方面向邯鄲進軍的同時,又命人將情況告急於中行寅與士吉射。
士吉射,是此時范氏的家主,上一代晉國正卿士鞅的繼承人。
士吉射比起其父之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並與中行寅勾結更為緊密!
中行寅與士吉射立刻商議大事,決議營救邯鄲城。
范氏、中行氏召集邑兵,準備與邯鄲一同叛變。
趙鞅的家臣董安于敏銳的察覺中行氏、范氏家族出現的刀光劍影,預感到事情的嚴重性,便提醒趙鞅早作準備。
然而,晉國有一條法令,首先發動禍亂的人罪當處死。
所以趙鞅打算後發制人。
董安於卻是認為情況危急,應該先發制人。
見趙鞅還是無動於衷,董安於便私自調動趙氏的軍隊,積極備戰。
果然不出董安於所料,還不足一個月,范氏、中行氏便向趙氏發起了進攻。
本受命圍攻邯鄲的上軍司馬籍秦見戰爭爆發,也停止向邯鄲的進攻,調轉馬頭,與邯鄲軍一併向趙氏發動突襲。
趙鞅在范氏、中行氏黨徒的逼迫下倉皇逃離國都,撤回趙氏的大後方——晉陽。
……
得知晉國的內戰進行到這種地步,且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慶忌不由得大喜過望,認為吳國的機會來了。
於是,慶忌將大司馬孫武、御史大夫伍子胥、治粟內史范蠡、左丞相文種、廷尉伯噽、大行令孔丘、太宰計然這五名肱股之臣,還有鴻、熙、疆、恆四個吳國公子,一起召集到滋德殿議事。
相對於七名老謀深算的國之重臣,四位公子只是在旁聽。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他們也不敢輕易的發言!
「二三子,晉國的內戰,是越來越精彩了。」
慶忌微微一笑,難免有些幸災樂禍的說道:「寡人已經接到最新的密報,中行氏、范氏、邯鄲氏三家圍攻趙氏,趙鞅倉皇逃往晉陽避禍。」
「三家緊追不捨,兵圍晉陽城。趙氏面臨著自下宮之難以來的又一次危急!」
聞言,群臣好似早就猜到一樣,面面相覷,同時臉上掩飾不住笑意。
現在吳國最大的對手,莫過於霸主晉國。
晉國發生內亂,最為有利的當屬吳國!
夫郤氏有車轅之難,趙有孟姬之讒,欒有叔祁之訴,范、中行有亟治之難,皆主之所知也。
晉國發生的內亂,比比皆是。
慶忌口中的「下宮之難」,又稱下宮之役、原屏之難、莊姬之亂、孟姬之亂。
話說晉國大夫趙盾,是趙同、趙括、趙嬰齊同父異母的兄長。
晉景公之姐孟姬下嫁於趙盾之子趙朔,趙朔死後諡為莊,故稱「趙莊姬」。
而趙氏滅門慘案的重要誘因,其實是一件發生在趙氏家族內部的醜聞——趙莊姬與趙嬰齊有姦情。
此事應在趙朔死後不久,屬叔叔與侄媳婦亂lun……
事情敗露後,趙嬰齊被趙同、趙括兄弟逐出晉國。
趙莊姬因此懷恨在心,在晉景公面前誣陷趙氏說,「趙同、趙括將要作亂」。
與此同時,與趙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欒氏、郤氏家族趁機出面為趙莊姬作證。
於是,晉國誅殺了趙同、趙括,並滅其族,趙氏
第593章 晉國六卿內戰